第1302章 亂雲密布

開封城,內閣中。

四位相公都在座,只是大家的臉色都很難看,尤其是劉金山,他做夢都沒有料到,李中易居然會兵敗,且至今下落不明。

首相魏仁浦沒心思喝茶,他的心情異常之沉重,李中易的兵敗顯然會使朝局出現巨大的改變。

皇帝,兵強馬壯者為之,這是自古以來顛撲不破的真理!

李中易原本是整個大周兵力最強悍的藩鎮,有他的大軍在,別的野心家們就不敢輕舉妄動。

如今,朝廷里最大的一股勢力,兵敗于契丹人之手。整個朝局將何去何從,魏仁浦的心里完全沒有底。

「消息確定麼?」李瓊畢竟人老成精,張嘴就問到了關鍵的節點上。

「是從執政王府里傳出來的消息,喏,里邊哭聲陣陣呢。」孔昆沖著牆的東邊呶了呶嘴,那意思異常明確,李中易確實出了大事。

不然的話,老李家里怎麼會傳出止不住的哭聲呢?

孔昆的獨女被選進宮後,不僅沒有得寵,反而被貶入了浣衣院,他心里窩著火,生著悶氣,故意說些怪話,在場的相公們也都是可以理解的。

李瓊的嫡孫女就在隔壁的執政王府內,且已經懷上了身孕,他和李中易之間的關系,已是打斷了骨頭連著筋的緊密。

「老夫不信這是真的。」李瓊雖然沒有任何證據,但直覺告訴他,李中易絕非短命鬼。

劉金山是李中易提拔進內閣的心月復文臣,既然李瓊開了口,他也馬上緊跟上去,大聲說︰」我也不信。」

四位相公里邊,有兩位表明了態度,剩下的魏仁浦和孔昆,他們倆身上的壓力,不是一般的大!

「不管是不是真的,咱們都必須穩定住政局,直到水落石出之日。」魏仁浦即使有些「小小」的想法,也不至于當著眾人的面說出來,他表面上的表態四平八穩,沒有絲毫破綻。

孔昆倒是猶豫了一下,說句掏心窩子的話,他的獨女進宮後,居然被貶入了浣衣院,這簡直有辱宰相的尊嚴嘛?

豈能無怨?

只是,孔昆原本只是一名小小的刺史罷了,受了李中易的知遇之恩,方有資格登入內閣為相。

若說孔昆對于李中易完全無感情,那也不是事實。只是,他心里頭憋著的火氣,總要發泄一下吧?

「主上內宅,也忒亂了一些。」孔昆畢竟是一國之宰相,終究還是要臉面的,他故意沒有明說,卻把不爽的心事拐著彎兒的抖露了出來。

在場的人,就沒一盞省油的燈,李瓊馬上意識到,孔昆是對她家閨女的淒慘遭遇很是不滿。

值此風雨飄搖之際,李瓊覺得多穩住一位相公,就多一份大大的助力,從而給態度不明的魏仁浦施加更大的壓力。

「主上的內宅里確實有些亂,是該整治整治了。」李瓊捋著胡須,淡淡的說。

李瓊乃是老江湖了,他自然不可能明說,想通過李七娘之手,暗中幫襯孔氏女一把。

孔昆听懂了李瓊的暗示,他再不猶豫,當即說道︰「為今之計,穩定大局為重,尤須謹防亂臣賊子們的暗中作亂。」立場鮮明的站到了李瓊和劉金山這一邊。

魏仁浦年事已高,也並沒有野心。他只是擔心,李中易的兵敗很可能造成重新選邊站的嚴重後果,他們老魏家將如何自處呢?

「魏老相公,您是打算……」李瓊故意帶著拖腔,卻是不動聲色的把魏仁浦頂到了牆角。

「當務之急,乃是穩定朝局。穩定朝局的關鍵,就在于監國的人選,更重要的是,李雲瀟會支持誰?」魏仁浦也是老江湖中的老狐狸,他自然不會往李瓊挖好的坑里跳,反而是虛晃了一槍,把焦點對準了李中易的兒子們,和李雲瀟的身上。

俗話說的好,天無二日,國無二君!

如果,現在把李中易的某個兒子,推上了監國之位,萬一李中易囫圇著回來了,內閣的諸位相公們將何以自處?

魏仁浦沒安好心呢!

李瓊瞥了眼劉金山,卻見劉金山正聚精會神的望著孔昆,孔昆則緊盯在魏仁浦的身上,顯然是各自關注的重點,都迥然不同。

不過,魏仁浦也確實沒有說錯,如今開封的政局走向,其實掌握在兩股勢力的手上,一股是李中易的兒子們,另一股則是手握京畿兵權的李雲瀟。

目前的京師之中,正規的朝廷禁軍,僅有一萬人的而已,另有兩萬鄉軍,這三萬人完全掌握在李雲瀟的手上。

江湖從來都是以實力論地位,掌握了京師兵權的李雲瀟,他無論支持李中易的哪一個兒子,那個人就是當然的繼承人。

「主上臨行前,曾諭示我等重臣,內閣行監國之事。」劉金山說到這里,便故意停下來不說了。

李瓊眯起兩眼,暗暗點頭,劉金山此言,等于是一舉擊破了魏仁浦議立監國的謬論,大善!

「不如把李雲瀟叫來,問問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看法?」孔昆早就看李雲瀟不太順眼了,那個賊鳥廝仗著李中易的寵幸,從來都不把內閣的相公們放在眼里,實在是囂張跋扈到了極點。

「主上在京時,一直強調文武殊途,我等雖為文臣之首,恐怕也不好干預軍務吧?」劉金山對李中易立下的規矩,一直特別的重視。

李瓊正在凝神思考接下來的每一個環節,突然察覺到內閣里沒有了聲音,他不由抬頭去看,卻見孔昆、魏仁浦和劉金山的目光都投注在他身上。

「諸公,你們這是……」李瓊話剛出口,立時覺得不對,趕忙往回收,「文臣不預軍事,這的確是主上定下來的規矩。咱們自然是不好過問,不過,薛太妃她老人家……」故意含而不露。

這下子,諸位相公們就全听懂了,值此非常時期,李中易的親媽薛太妃,板上釘釘的未來皇太後,她老人家總有資格召見李雲瀟吧?

這麼一說,整個內閣里的意見,也就緊跟著達成了一致。

魏仁浦招手喚過一名堂後官,命他去隔壁的老李家通稟一聲,就說內閣的四位相公,請求薛太妃的召見。

劉金山見了此情此景,不由暗暗一嘆,幸好李老太公已經重病在床,不然的話,只問薛太妃卻不去問李老太公,終究還是有些說不過去的。

李老太公偏疼李中昊的典故,內閣的諸位相公們,誰人不知,哪個不曉?

說白了,內閣的四位相公都害怕老李家推出來的接班人,居然是李中昊那小子。

李中易下落未明的情況下,老李家的成年男丁之中,還就屬李中昊了,連推他出來的理由都是現成的,國賴長君嘛!

可問題是,在座的四位相公,可都是李中易提拔的宰臣。如果說李中易沒有兒子的話,李中昊倒還有點上位的機會,他畢竟是李中易同父異母的親弟弟嘛。

不過,和李中易血緣關系最近的親弟弟,卻是薛夫人所出的寶哥兒,而不是和李中易有舊怨的李中昊。

所謂的國賴長君,那是站在皇家的立場上的選擇。

對于內閣的四位相公而言,老李家推出李中易年幼的兒子接班,反而更符合相公們的根本利益。

主少國疑,正是宰相們給內閣攬權的大好時機,誰不樂意權柄加重?

不大的工夫,堂後官跑回來稟報說,半個時辰以後,薛太妃將在執政王府的議事廳,召見諸位相公。

李瓊立時精神為之一振,薛太妃驚聞噩耗之後,居然這麼快就決定召見相公們,可見,是個有大智慧的女人。

于是,內閣的四位相公們,以魏仁浦居首,一起進了執政王府。

魏仁浦他們到議事廳的時候,薛太妃還沒來,只是下人們很可能得了吩咐,直接請相公們落座,並上了茶。

幾位宰相哪有心思喝茶,可是,他們畢竟是文臣之首,哪怕心里急如翻江倒海,表面看上去,依然雲淡風輕,仿佛沒事人一般。

不大的工夫,薛太妃領著唐蜀衣,出現在了的面前。

「臣等叩見太妃娘娘,娘娘萬福。」以魏仁浦為首的內閣四相,一齊起身拜倒于薛太妃的身前。

「免禮吧,各位相公乃是國家股肱之臣,何須如此多禮?」薛太妃早已不是當年那個需要看曹氏臉色的李家妾了,舉手抬足間自有一番不可言述的威儀。

重新落座之後,魏仁浦不露痕跡的瞥了眼唐蜀衣,心里直犯嘀咕。

在這種節骨眼上,薛太妃居然領著唐蜀衣一起出來見宰相們,莫非是想讓李中易的庶長子李繼易接掌監國之位?

劉金山的心里猛的打了個突,他早就听說過,在李中易的女人之中,薛太妃最寵唐蜀衣,誰曾想,竟是如此的看重?

孔昆一看見唐蜀衣,這氣就不打一處來,如果沒有唐蜀衣的首肯,他的獨女孔黛瑤,焉能被貶入浣衣院里受那種大苦?

對老李家後宅里的那些事,因為李七娘常常來信的緣故,李瓊算是相公里面最了解的一位。

難道說,薛太妃決心已定,打算立唐蜀衣的兒子,作監國麼?

現場的局勢,由不得李瓊不多想,畢竟他的嫡孫女李七娘,此前是最受寵的妃子,沒有之一。

ps:現在是246票,如果沖過266張月票,司空今天不睡覺了,也要加至少一更!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