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渾身是膽(新的一周求推薦票)

李中易以前喜歡沒事的時候,欣賞京劇和越劇,《千里送京娘》是越劇里邊比較出名的一出戲。

難道說,戲曲里面沒有瞎編,還真有其事?

李中易不由大起八卦之心,豎起耳朵听慕容延釗講故事。

「趙二郎還真是一條好漢子,千里送回美嬌娘,居然不欺暗室,說到做到。」慕容延釗大感慨,把趙老二給夸到了天上去,「唉,只可惜了那位美嬌娘,居然為證清白而投繯自盡,香消玉隕,唉……」

「哦,照你這麼一說,趙二郎豈不是地上少有的真漢子?」既然慕容延釗一時不察,李中易自然樂得把話題往趙匡胤身上引。

「確實是的。那一次,我們倆一起喝多了,卻在景陽岡遇上了猛虎。趙二郎挺身而出,讓我先逃,他頂著。結果,他的月復部,讓猛虎的爪子,劃破了一道很深的傷口。」慕容延釗長聲嘆息,「這事兒到現在為止,也就我們倆知道,連趙家三郎都不知情。」

景陽岡?這不是《水滸傳》里,武松喝多酒,打虎的地方麼?

怎麼成了慕容延釗和趙匡胤一起打虎?

不過嘛,不管是武松還是趙老二打虎,這事都很妙,妙極了,棒得很!

李中易心中大喜,他就是想找到,這種僅有慕容延釗和趙匡胤兩個人知道的隱秘之事。

天知地知,趙老二知,慕容延釗知,如今又多了個李中易知,那麼事情就好辦了。

李中易心情不由一陣大爽,繼續陪著慕容延釗一直聊到盡興,這才分手。

李中易坐到臨時充當書案的一塊木板前,凝神細想良久,然後提筆在紙上,「刷刷刷……」寫下了一行大字。

「老黃,命人找塊灰色的**布,把我這幾個字,用黑炭加粗放大,掛到山寨的最頂端,務必讓周軍看得見。」李中易神清氣爽的囑咐著黃景勝。

黃景勝拿起那張紙,定楮一看,卻是很古怪的幾個字︰景陽岡打虎故人在此!

等趙匡胤得知消息之後,立即知道大事不好,慕容延釗和三弟趙匡義遲遲未歸,他早有擔心,如今看來很可能是落到了姓李的蜀將手中。

由于作戰之時,周軍並未抓到一個鄉軍的俘虜,所以,趙匡胤至今只知道,敵軍主將姓李。

為什麼敵將只是掛了這麼一塊布呢?

昨日一戰,敵軍大獲全勝,這個倒也正常,勝敗乃兵家常事嘛。問題是,據斥候稟報,敵軍連夜加固山寨的外牆,堆了不少土包,顯然是為了防備周軍繼續用火攻。

這就很有點意思了。

換作一般的將領,大勝之後,多半會放松警惕。對面的李姓敵將卻偏偏調動人手,連夜加固防御設施,警惕心絕非尋常將領可比。

實際上,自從蜀國鄉軍沒掉進埋伏圈之後,趙匡胤統帥的這支偏師,已經失去了偷襲河池的可能性。

趙匡胤眼眸微閃,高聰的慘敗,不過是他因勢利導,順水推舟罷了。既然無法立下奇功,順手折斷張永德暗中派來監視的羽翼,自是題中應有之意。

硬要怪的話,只能怪高聰自己太過驕橫,以為蜀軍那邊只是一群任人宰割的「肥羊」,想借著級撈戰功,卻反被蜀軍打得落花流水,慘敗而歸。

真是可嘆吶。

趙匡胤聚精會神的琢磨了一刻鐘,他隱約感覺到,這應該是蜀將給他出的第一道難題。

對方已經亮明了根底,撇開趙匡義暫且不說,慕容延釗肯定是在敵將的手上。

那麼,這個棘手的難題,就被推到了趙匡胤的懷中。趙匡胤琢磨著,蜀將恐怕是在等著看,他下一步會怎麼出招吧?

哼哼,這有何難?

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天意,趙匡胤居然也提筆在紙上寫了兩個大字,交給牙兵加粗放大後,同樣掛到了蜀軍大寨對面的小山頂上。

接到黃景勝的稟報,李中易背著手踱出大帳,迎面就見山頂上迎風飄揚著一塊白布,上書「換贖」二字。

李中易嘴角微微翹起,心說,好個趙老二,竟然精明如斯,哼,走著瞧。

趙匡胤的換,是換俘的意思,高梁寨一戰,他手上有好幾百蜀軍的戰俘。

趙匡胤的贖,是重金贖買慕容延釗和趙匡義的意思,只要李中易開出價碼,他趙老二哪怕是傾家蕩產,也要贖回兩個親人。

實際上,因李中易並沒有點出慕容延釗的姓名,趙匡胤如果心狠一些的話,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可是,趙匡胤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快作出了反應,這一點令李中易有些滿意。

而且,趙匡胤給出的理由,光明正大,讓任何人都說不出半句話來。

其實,趙匡胤怎樣回答固然重要,他的反應度,卻更令李中易重視。

趙匡胤的反應度越快,就越證明慕容延釗在他的心目中很有地位,也就可以間接說明,趙老二確實很重兄弟情誼。

李中易心想,既然趙老二頗有謀略,也重感情,那老子就陪你玩玩吧。

趙匡胤也一直背著手,站在小山頂的一棵大樹下,焦急的等待著蜀將的回應。

可是,左等沒消息,右等也沒反應,趙匡胤真的等急了。

按照趙匡胤的想法,蜀將既然在開戰前沒有放出慕容延釗的消息,就是想告s 他,蜀軍有實力。

兩軍打過一場血仗之後,蜀軍強的防守能力,確實令趙匡胤耳目一新。

既然蜀將又推出了慕容延釗,這就說明,蜀將並不想和他硬拼。

蜀軍雖然佔據了有利的地形,防御大寨也確實看起來很堅固,不過,趙匡胤即使損失了高聰的一千余人,手上依然還有六千多兵馬。

高聰因為跋扈而慘敗的教訓,徹底震懾住了整個周軍,剩下的幾個將領紛紛表態,听從趙匡胤的號令。

比起此前四分五裂的惡劣狀態,周軍的這支偏師,如今反而變得要加團結。

「血拼。」趙匡胤抿緊嘴唇,果斷地下達了把這兩個字掛上的指令。

當李中易听說了是血拼兩字後,他不由微微一笑,趙老二被惹急了!

實際上,李中易壓根就不信趙匡胤會來找他拼命。第一次交換看法時候的「換贖」二字,已經暴露了趙老二的真實想法,有這個訊息墊底,李中易怕他個球?

再說了,打鐵還需要自身硬。凡是做交易,除非對方另有所圖,基本上需要看彼此之間的實力對比。

寨內不缺糧草,水源豐沛,簡易的投草球車已經在緊張的制zu 之中,再不需要用人去撬動翹翹板,稜堡已經做好了防備火攻的必要措施。

更重要的是,李中易手上的鄉軍,全都經歷過了一場慘烈的血戰,經受住了血與火的考驗。

就算是李中易是個軍事門外漢,他也深深的懂得,上戰場殺過人的老兵和新兵蛋子,能夠相提並論麼?

所以,李中易索性一直晾著趙匡胤,直到周軍大營里傳出集結部隊的鼓聲,他這才懶洋洋的命黃景勝掛上四個字︰掃榻,不候。

猜字的啞謎被人豎起來之後,李中易的嘴角微微翹起,他心想,都說你趙老二仁義,你要敢來,老子就認同你是真仁義。若是你當了縮頭烏龜的話,也別怪老子太自私,將來投不投你,或是幫不幫你,甚至暗中拖你的後腿,就需要另說了。

四年以後的陳橋驛兵變,如果不是慕容延釗鎮守著真定府擋住了契丹人南下的步伐,石守信、王審琦以及韓重贇等人做內應打開了開封城門,王彥升又殺了掌握著京城重兵的韓通全家,震懾住了滿城的文武百官,趙匡胤也不見得能夠那麼順l 的登上皇位。

嘿嘿,到時候李中易這個滿肚子壞水的家伙,硬要橫插一腳進去,趙老二做皇帝,很可能就要變成白日做夢。

其實,李中易也知道他的思維邏輯,從常理上說不通。但是,沒辦法,誰讓他既自私,又怕死,還很記仇呢?

這一次,如果試出了趙匡胤是假仁假義之徒,李中易又狠狠的要挾過他趙老二。那麼,站在李中易的切身利益角度,就需要好好的考慮考慮,趙老二得了天下,他李某人會是個啥命運咧?

在這個時代,狠狠的得罪了皇帝,腦袋搬家就已經進入了倒計時,就看應景的時機了。

在史書上,對鐵桿兄弟最講仁義的趙匡胤,你可千萬別讓老子失望哦,李中易的心里充滿了期待感,卻沒有絲毫緊張。

即使得罪了趙匡胤,李中易待在蜀國,有孟昶兄弟倆照應著,照樣可以享受著榮華富貴。

等到四年後的黃袍加身之前,李中易只需要卡住關鍵節點,派人悄悄地潛入開封城。

在趙匡胤編造契丹來襲的謊言之前,事先向真正忠于周室的宰相範質和大將韓通,提前出兵變的警告。

嘿嘿,那麼一來,未來的宋太祖,就要成為杜甫詩里,那位出師未捷卻身先死的大鬼雄了。

有了這麼一個大功勞,相信將來長大成人的柴宗訓小弟弟,一定會記得他的恩德吧?

說實話,正因為正史里邊把趙老二標榜得實在太好了,李中易才給了他這一次機會。換作是別人,李中易壓根就懶得去搭理,愛咋咋的。

「掃榻,不候」剛掛上去不久,從對面的山頂上,就沖下來兩匹馬,其中為的一匹白馬上端坐著一個面白無須的年輕人。

「元朗,你不能去呀……」跟著沖下來的王政忠,緊緊地拉住趙匡胤的馬韁,苦苦相勸。

「大方,別勸了,我意已決。」趙匡胤的臉上露出堅毅的神色,「三郎和化龍兄肯定都落到了蜀將的手上,我現在不去的話,恐怕就永遠見不到他們了。將來如何向家中的老母以及化龍兄的家人交代?」

「太危險了,萬一那啥……」王政忠知道趙匡胤一旦決定的事情,九牛不回,但依然還是苦口婆心的勸說他。

「嘿嘿,蜀將確實異常精明。如果我所料不錯的話,三郎和化龍兄應該是在河池縣城里出的事,蜀將既在那時沒殺他們祭旗,這就說明,對我必有大求。如果我不敢去的話,恐怕化龍兄他們真有**煩了。」趙匡胤擺手制止了王政忠的嘮叨,「化龍兄曾經拼死救過我好幾次,你也救過我的命,我趙元朗一定會對得住自家兄弟,放手!」

「別犯蠢,你也走了,大營中的兵馬誰來看管?」趙匡胤抬手就是一馬鞭,狠狠地抽在王政忠的手上,「呀!」王政忠促不及防,吃不住疼,松了手。

趙元朗,趙老二趁機打馬揚鞭,筆直地沖向蜀軍的大寨。

「娘的,你趙元朗仁義,老子王政忠也不是孬貨,一定幫你看好兵馬。」王政忠眼里含著熱淚,掉頭沖回周軍大營。

溫馨提示︰已啟用新域名".info",原域名即將停止使用。請相互轉告,謝謝!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