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被迫出兵

(ps:求三江票,拜托兄弟們支持)

「下官殿中省尚藥局司醫李中易進見李帥……」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更何況,面對的是手握生殺大權的李廷圭,李中易只得強忍住不爽的情x ,一邊往帥堂里走,一邊重復著報名。

在這種皇權時代,長官如果讓部下報名進見,這簡直就是嚴zh ng打臉的莫大羞辱。

「……下官拜見李帥。」李中易沖著正中的帥案,深深作了個揖。

進門的時候,李中易模了模懷中,靠著孟昶所賜的先帝金牌,他並不需要對李廷圭下跪。

「你就是檢校河池捉守使李中易?」李廷圭這話一出口,李中易就明白了,大事不妙。

無論哪個朝代,都沒有讓醫官帶兵出擊的道理,可是,李廷圭抓住的卻是捉守使這個大漏洞。

所謂的河池捉守使,除了維護河池的治安之外,還有個重要的責任,那就是帶兵剿匪。

沒等李中易開口,孟仁毅突然搶先插話說︰「稟李帥,昨日晚間,末將接到陛xi 的口詔,調李中易回京替貴妃娘娘瞧病。所以,末將已經口頭免了李某的軍職。」

「哼,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李廷圭氣得臉色白,頦下的黃須一陣亂抖。

李廷圭明知道孟仁毅是在公開扯謊,想替李中易打掩護。可是,他也沒證據反駁孟仁毅的空口白話。

這種口舌官司,真的打到了京城去,以陛xi 對李中易的格外恩寵,肯定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後變成沒事。

「孟仁毅,本帥有自專之權,你不會不知道吧?」李廷圭拉下臉,端出最高軍事長官的威嚴和氣勢,就是想讓孟仁毅知難而退,不要再胡攪蠻纏,替佞臣張目。

李廷圭的說法不僅佔理,更重要的是,孟仁毅心里很清楚,李廷圭對皇兄一直忠心耿耿,是軍中最支持蜀孟皇族的中流砥柱。

「可是……」孟仁毅冒著得罪李廷圭的巨大風險,依然還想把李中易拉出可能掉下去的萬丈深淵。

「汝不必多言。」李廷圭突然拿起桌上的令符,厲聲喝道,「李中易,本帥命你以檢校北路鄉軍都指揮使的身份,帶領所部鄉軍,即刻啟程西上,限兩日內趕到成州與河池交界的高梁寨,並固守待援。」

「李帥,李中易是個蠢貨,根本不懂帶兵打仗,末將願意替他去駐守高梁寨。」孟仁毅心中大急,再一次沖動地冒犯到了李廷圭身為大帥的威嚴。

哎呀,真是鐵桿的好兄弟啊!

孟仁毅為兄弟兩肋插刀的濃情厚意,令李中易如此深沉的人,都不禁鼻頭酸。

李中易腦子里猛地一熱,居然挺身而出,鏗鏘有力地說︰「下官謹遵李帥軍令。」

說實話,李中易在感動之余,心里也非常清楚,如果孟仁毅不是孟昶的親弟弟,又是手握重兵的高級將領,就算他有一百顆腦袋,也不夠李廷圭砍的。

既然孟仁毅對他如此的肝膽相照,兩肋插刀,李中易明明心里怕得要命,也干脆豁出去了。

臉色已經比黑炭還要漆黑的李廷圭,眼看就要大爆,李中易把握住了時機,搶先接了軍令,從而把一觸即的緊張情勢,給緩和了下來。

「那好,本帥就等著你立下蓋世奇功的好消息嘍?」李廷圭終究不可能把孟仁毅給殺了,也只能把胸中的悶氣,全都撒在了李中易的身上。

從帥堂里出來後,李中易駭然覺,他的整個後背散出刺骨的涼意。

娘的,太緊張了,太刺激了,背心上都是冷汗,李中易感到很後怕。

剛才,萬一孟仁毅和李廷圭真的鬧僵了,他固然該死,孟仁毅也肯定會吃大掛落。

與其玉石俱焚,不如留著孟仁毅在後方,到時候,增援啊,補充糧草軍械啊,都要方便得多。

說句心里話,李中易此前和孟仁毅結交,多少帶了一些功利思想。

俗話說得好,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

關鍵時刻,孟仁毅為他兩肋插刀的寶貴友誼,深深地打動了輕y 不動真感情的李中易。

時間非常緊迫,李中易不敢馬虎大意,他一回到鄉兵大營,就下達了緊急集合令。

與此同時,廚師們按照李中易的要求,架起數十口大鍋,開始揮汗炒米。

有關抗美援朝的老戰爭片,李中易看了不少。當年的英勇的志願軍戰士們,執行追擊任務的時候,每個人的兜里都會裝有一些炒米或是炒面,一般是七天的干糧。

「老黃,你拿著錢,帶一個指揮去街上,不管商戶還是民戶,務必把油紙、簑衣、傘具、被子、草鞋、靴子……等物品,都買回來。你記住了,現在不是省錢的時候,一律出高價買。凡是不願意賣東西的商戶,你可以嚇唬嚇唬,別傷人命就行了。」李中易叮囑得很細。

等黃景勝轉身要走的時候,郭懷叫住了他,然後從袖口掏出幾頁紙,遞到了李中易的手邊。

李中易仔細的看了一遍後,不禁暗暗自責,在指揮作戰這個領域,他還是太女敕了。

郭懷在紙上詳細列明了,大軍行軍所需要的所有裝備,比如說,雞公車(獨輪車)、帳篷、水囊、繩索、做飯用的大鐵鍋,等等等。

不僅如此,郭懷還在紙上注明了,這些物品應該去哪里領取,或是到哪家商戶去購買,這可就是不一般的細心了。

準確的說,郭懷不僅一直默默地替李中易做著查遺補漏的工作,而且做得非常之用心。

更重要的是,郭懷在紙上特意提醒︰行軍途中,一個營5oo人的戰兵,至少需要2oo名民夫以及四百根扁擔。

唉,一時不察,差點就要了老命吶!

誰知道計劃沒有變化快呢?此前,李中易只是惦記著守住河池城,卻完全疏忽了對于民夫以及運輸工具的重視。

「安民,怎麼需要這麼多民夫?」李中易非常好奇地問郭懷。

郭懷抱拳叉手,一本正經的解釋說︰「回李帥,如是中原地帶作戰,因多為平地,所以並不需要這麼多民夫,只須多備馬車即可。只是,我大蜀國西北部多山,而且連綿不絕,所以,士卒爬山的時候,除了攜帶盔甲兵器之外,不可能負重太多。」

見李中易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郭懷知道他很感興趣,就繼續介紹說︰「因為八百里秦川之險,若是咽喉要道被敵軍所佔,則我軍必須翻山繞路。然而,群山之間,很多地方僅是一條羊腸小道,連獨輪車都很難順l 通gu ,這個時候就需要民夫用扁擔挑著糧食等物,棄車登山了。」

「安民,你很好,棒極了!」李中易雙目炯炯,抬起手臂,十分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郭懷雖然听不明白,棒極了是個啥意思,不過,這並影響他判斷出,李中易是在夸獎他。

「李帥,山路行軍時,繩索、大斧子和大砍刀,至關重要。」郭懷得了鼓勵,心里越得勁,「無論是攀登險峰,還是開通進軍之路,這三樣物件,都必不可少。」

「繼續說,你繼續說……」李中易目光炯炯地瞪著郭懷的嘴,惟恐漏掉了任何一點小細節。

「李帥,在山上同周軍作戰,要的軍器就是弓弩,其次是可供投擲的短槍,然後是刀盾,最後才是長槍。」郭懷咽了口唾沫,解釋說,「弓弩、短槍和刀盾適合林中近戰。我軍的標準長槍長達八尺(約兩米),在狹窄的山間,實在很難施展得開。」

這一次,李中易注意到了郭懷對他的稱呼,怎麼從李公變成了李帥?

哦,是了,李中易已經被李廷圭正式任命為檢校鄉軍都指揮使,按照軍中的陋習,已經勉強可以被稱為帥。

「在山中作戰,糧草很可能不濟,那麼,還必須要能夠識別野菜和野果的人。」郭懷說的口干舌躁,喝下兩盞茶後,這才繼續解釋說,「晚上安營的時候,必須在山泉附近才行……」

李中易堅信磨刀不誤砍柴功,所以,在和郭懷仔細的商量過後,才讓黃景勝拿著重新擬定的物品清單去辦事。

郭懷這邊也沒閑著,李中易讓他拿著信物去找後軍的輜重官,領取作戰所需要的弓弩以及短槍等物。

等他們走後,李中易腦子里突然靈光一閃,想到一個雖然很簡單,但非常實用的長途行軍工具︰綁腿!

于是,李中易一聲令下,讓人把此前做衣服剩下的一部分布料,全都用剪刀裁了。

時間很緊,李中易已經沒時間,來召集婦人們制zu 綁腿。

所以,標準化制zu 綁腿的工序,自動被李中易省略了。不管綁腿是粗或是細,只要拉扯不斷,也就達到了使用的基本要求。

李中易站在高台上,當眾做了示範。因為扎綁腿的動作,並不復雜,所以,即使有些鄉兵腦子笨一點,也勉強可以把綁腿纏到兩腿上。

看著台下手忙腳亂的鄉兵們,李中易很有些自責。他此前一直以為,並不需要出城作戰,所以,並沒有想到要弄出綁腿來,實在是考慮不周啊!

如果有作戰經驗的話,李中易完全可以提前想到,並準備好制式的步軍背囊。

在部隊整裝出之前,李中易可以讓士兵們將統一放的炒米、草鞋、傘具等物件,全部裝進背囊,背在肩上行軍。

就在李中易忙的腳不點地的時候,孟仁毅帶來幾百輛馬車,載著大量的軍用物資,浩浩蕩蕩地開進了鄉兵大營。

「無咎,李帥就是這個脾氣,不說我了,就算是皇兄他,也很多時候拿這個老倔頭,沒啥好辦法。」孟仁毅替李廷圭解釋了一番,然後指著一眼望不到的馬車,「此去高梁寨的路上,一半是平地,一半是山地。這些馬車暫時借給你們坐了走平路。」

「我還給你帶來了一千只水囊,走山路的時候,用得著。另外還有避雨的簑衣三千件,軍中的民夫一千個,戰馬一百匹……」孟仁毅帶來的東西,都是李中易所急需的。

溫馨提示︰已啟用新域名".info",原域名即將停止使用。請相互轉告,謝謝!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