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震關

作者︰雪山的河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大震關因為地處隴山,又名隴關或隴山關。漢太始二年正月,漢武帝劉徹巡行回中,經隴關遇雷震,改隴關為大震關。北周天和元年改名大寧關,隋代復名大震關。

此際,吐谷渾與頡利可汗已經結盟。吐谷渾與大唐接壤,其東面與大唐的松州相鄰。從松州向長安進發,即使是劣馬也只需兩日即刻抵達。

因為在河北地區屢次失敗,頡利可汗開始把重心放在隴右。

為了聲東擊西,頡利可汗率領十五萬騎兵進入雁門關,一如其長兄始畢可汗之往事。

李淵得報,急令太子李建成出幽州道,秦王李世民出秦州道,領兵十五萬,準備前後夾擊頡利可汗。

可是頡利可汗非常狡猾,他眼見大唐重兵前來抵御,立刻抽兵南下。並向吐谷渾借道,閃擊大唐廉州,之後馬不停蹄,攻克了大震關。

此關一破,關中門戶洞開,況且此時大唐重兵尚在北方一帶,長安城防守極為空虛。

李淵得知戰報,不由得驚出一身冷汗。他急忙召集重臣商議此事,中書令封德彝和右僕射裴寂主張議和,並建議當此非常之時,朝廷中樞可以暫時遷往洛陽以避禍患。

李淵畢竟是行伍世家出身,他回了回神,同意了議和的建議,但不同意搬遷洛陽的建議。另一面,他又分別給太子和秦王發去密令,讓他們極速回軍。並按照自己的部署,讓秦王回到長安,讓太子在頡利可汗的回路上截擊。

事出緊急,眼看頡利可汗的十五萬騎兵就要進軍長安城,這個城下之盟不得不簽訂了。但是尚且缺少一位合適的使臣,完成這項使命。

對于人事的熟悉,是一位合格人主必備的素質,李淵立刻想到了太常卿鄭元壽。其為人才思敏捷,胸有謀略,曾數次出使突厥而不辱使命。

李淵于是派遣鄭元壽前往大震關下與頡利可汗相會。

鄭元壽與頡利可汗是老熟人,他一見頡利可汗就責備他背棄當初大唐與先可汗訂立的盟約。

頡利可汗知道鄭元壽是個不可折辱之人,于是和緩地說道︰「鄭大人,你是知道的,今年春天草原有旱災。我們無非是想來中原待些日子,避避災而已。」

鄭元壽看頡利可汗態度緩和,于是也平靜地說︰「草原與我大唐風俗不同,我大唐土地,你們即便拿去也是不能在這里定居的。」

頡利可汗立刻回答說︰「我們不要定居,我們只要財帛和子女。」

鄭元壽點了點頭說︰「此事好商量。可汗大軍前來,必是為財帛而來,皇帝陛下早已備好絲綢金帛。至于子女,我大唐邊鎮這些年被可汗擄掠的還少了嗎?」

頡利可汗不由得怒目而視,說︰「那就休怪我們草原騎兵的刀箭無情了!」

鄭元壽立刻高聲喝道︰「太子和秦王領兵二十余萬星夜南下,可汗認為你們進得了長安城,還能出的了長安城嗎?前些天可汗為什麼不繼續攻打雁門關呢?我勸可汗還是三思為好!」

頡利可汗捋了捋胡須,眼楮翻轉著問︰「那?大唐皇帝給我們準備了多少財帛呢?」

鄭元壽馬上說︰「大唐皇帝慷慨,目下國庫所有的封存都可以給可汗帶走。至于數目,我來得太急,沒有清點。」

頡利可汗哈哈大笑著說︰「這樣本可汗就好給我的子民交代了。那財帛在何時何地交割?」

鄭元壽立即回答說︰「財帛數量巨大,搬運起來費勁,恐怕需要些時日。這樣,五日以後,就在此地——大震關下交割如何?」

頡利可汗一眼就看出了鄭元壽的緩兵之計,于是立刻回絕,並稱兩日之內財寶不到,立刻攻打長安城。

鄭元壽于是回到長安復命,李淵即刻命令剛剛回到長安的秦王李世民升任關中十二衛大將軍,主持保衛長安的軍務。

在這寶貴的兩天時間內,李世民完成了具體的部署。頡利可汗見自己受了欺騙,怒不可遏,即命軍隊攻打長安城。不成想,剛剛走到武功縣,就遭到李世民帶兵伏擊,先頭部隊幾乎無一生還。

頡利可汗見情況不妙,他心知自己深入大唐境內太久,而且又遇到了李世民帶兵,不能再做糾纏,于是擄掠了沿路州縣,向北撤退。

此時,太子李建成也已在頡利可汗回軍的沿途做好了具體部署。

時值盛夏,沿途鄉野正在瓜果谷物熟稔之際,頡利可汗的騎兵抵不住誘惑,往往縱兵劫掠。因而隊伍分散,軍紀散漫。

太子李建成統領交州刺史權士通、弘州總管宇文歆、靈州總管楊師道,總計十余萬兵馬,在三觀山阻擊突厥兵馬。突厥大敗而歸,折損兵馬無以計數。

之後,落在後面突厥兵馬陸陸續續被定州總管雙士洛、領軍將軍安興貴所擊敗。

頡利可汗無端吃了個啞巴虧,他自此更加記恨起大唐來。

不過,此次危機,也讓李淵感到吐谷渾倒向突厥的危害。吐谷渾是大唐西邊的近鄰,如何和這個鄰居相處,是擺在大唐邦交的一大難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