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四章 正宗烏茲鋼

中世紀開始到文藝復興時期,這歐洲的鎧甲重量按照款式、地域、時間和工藝不同,這一套全身騎士板甲重量一般在20至35公斤之間,極個別的可能會更重點,不過也不會過于離譜。

什麼「一套板甲絕對50公斤以上、最重的有100公斤」其實是扯,真要那麼重就別怎麼想著打仗了;普通戰馬估計也扛不住,得換駱駝或強健的騾子才。

張楠手里的這套鎏金雕花鎧甲體積是大,鋼板其實不厚,而且工藝非常高超,鋼材質量很不錯,整套估算著30來公斤也就差不多了。

這關老大要是穿上,還從小接受其實騎士訓練的話,估計也是條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好漢

可人家不願意試試也沒轍,這騎士全身板甲的襠-部是不會有硬板甲保護,但怎麼看怎麼蛋-疼——張楠帶來的新鮮用語,身邊人都曾經听說過。

這變關興權說完,他自己也笑了,大概想到了自己穿上這套鎧甲的情形,覺得那一定很有意思。

看他也笑了起來,這邊張楠又笑著道︰「真不試試?」

「再說,在這我穿給鬼看呢?咱這幾個也沒個懂行的,這玩意想穿也穿不明白。」

關興權說得有理︰之前參觀過一些歐洲的博物館和古堡,也見過不少騎士盔甲。雖然那些盔甲中的絕大部分沒這套華麗,但當初看的時候也說過當初們騎士穿個鎧甲得有人幫忙,就算那樣也得花上個十來分鐘,很費勁。

而且一套騎士板甲由不少配件組成,沒個懂行的,這固定方式和穿著順序都得慢慢研究,這會沒那功夫。

至于蛋-疼

看著而已。

瞄著冷冰冰的騎士盔甲難免會有「蛋-蛋的憂傷」,這節車廂里裝類似鎧甲的包裝箱還有很多,有幾個打開後里邊更是金晃晃一片。

有幾件鎧甲要不是仔細去分辨,第一眼你都不會相信這是鋼鐵鈑金的玩意,因為盔甲部件的表面用了繁復無比的鍍金和浮雕雙重工藝,加上少量黃銅、黃金材料,整套盔甲就給整得金碧輝煌。

幾個人仔細看了看,幾套盔甲上都找到了些不顯眼的記號,應該代表了工匠大師同盔甲主人的身份。張楠幾人看不懂這些符號,但也能判斷出這些盔甲原本的主人應該個個顯貴,不是這個國王就是那個公爵、侯爵的。

全身騎士板甲,在中世紀至文藝復興時期可貴,像這樣華麗且質量一流的貨色,不是普通騎士,甚至都不是一般的小貴族置辦得起的。

那時候在聖神羅馬帝國麾下,各路小國多如牛毛,在現在的格拉茨盔甲博物館里,這樣背景的盔甲都還有很多。

這一車廂的鎧甲都是博物館藏品中精華的精華,原有主人的身份絕對不簡單。

有防性的盔甲,就少不了攻擊性的刀劍。

車廂里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騎士劍和更晚點出現的刺劍都有,但不多,相對這里的盔甲數量而言要少得多。

劍,在最後撤出這批精華古老兵器的人眼里,刀劍的價值對比不了盔甲,至于這少數幾柄,還可能是因為這些柄上帶有徽記的冷兵器曾經是某個重要人物的隨身武器。

可惜,張楠不懂這個,古代歐洲紋章研究博大精深,想搞明白的話估計得著專家,就不知道專為自己服務的那兩位行家能不能認出來。

張楠對歐洲的刀劍不感興趣,騎士大劍這種為了對付鎧甲而進化的東西不符合自個的審美觀,刺劍更加煩球,一看就想到決斗,直接忽略了《三個火槍手》里的瀟灑。

東西方文明的差異,對單純刺擊這種低烈度、有效、要人命的戰斗技巧不感冒,自個又不是國家擊劍隊的。

不過在離開這節車廂之前,劉文棟撬開的最後一個大箱子讓張楠非常高興——不光他高興,項偉榮和關興權看著也高興!

好東西呀!

三個人都喜歡的東西!

刀,好刀,真正的頂級好刀!

這是一大箱刀,不是歐洲傳統刀具(如果歐洲有傳統刀具的話,他們一直喜歡用劍。),刀鞘都在,外邊就是布片簡單的一包,有些甚至就是用兩張報紙包了下湊合。

作為保護的包裝是簡陋,看得出打包時時間不寬裕,但那些刀鞘都非常的華麗,瓖金嵌銀,不少還瓖嵌了大量的寶石。

關興權從箱子里取出一柄,緩緩抽刀出鞘,看清刀身後說了句︰「大馬士革!」

他說的是傳統正宗大馬士革花紋鋼的意思,古代粉末冶金和鍛造技術的完美結合︰花紋是天然形成的,不像摺疊鋼一樣是用人工硬將性質不同的材料摺疊鍛打而成。

任何一柄真正的大馬士革鋼鋼刀都是冷兵器愛好者、收藏者手中的寶貝,其中的精品價格很容易超過同等重量的黃金!

這會關老大手中的這柄,就這麼瞟了幾眼都能感覺是精品中的精品!

漂亮!

張楠從關興權手中接過刀,沒去理會那個用大量寶石和黃金裝飾的刀鞘,而是欣賞刀上的花紋。

車廂里用的是手提式電池燈照明,這會再加上個手電照著看仔細,看著眼楮有點累,張楠順口說了句︰「要盡快拉條電線進來,這樣別扭。」

隧道里電燈照明,有個幾千瓦就行,總比現在這樣湊合著舒服,就台酒店里電烤箱的功率。

看了會,張楠對邊上幾人道︰「這是正宗的印度烏茲鋼。」

和印度的土王家族建立了友誼、收到烏茲鋼鋼刀作為禮物之後,張楠研究過幾天花紋鋼︰現代一般人說的大馬士革花紋鋼可不全是烏茲鋼,絕大部分是折疊鍛打出來的。

而正宗的烏茲鋼是種含炭量1.5%至2%的坩堝冶煉超高碳鋼,是鑄造冶煉鋼,不是類似于華夏漢唐時期百煉鋼那種鍛造花紋鋼,烏茲鋼的鋼材本身就帶有花紋。

從公元前6至5世紀開始,海得拉巴(巴基斯坦的那個海得拉巴,不是如今印度的海得拉巴,叫這名字的大城市兩國都有。)的冶煉工人就開始冶煉烏茲鋼,還被大量出口到波斯甚至古埃及地區。

烏茲鋼的冶煉方法很特別,將黑錳礦、竹炭及某些植物葉子密封在一個陶爐里燃燒加熱。

當這些原料熔化後會形成一團金屬,然後將這團金屬反復熔化、冷卻四五次,最後煉成一個個重約一兩公斤的金屬球塊。

在印度制成的烏茲鋼金屬球不等同于大馬士革鋼,這些金屬在兩千年的時間內不斷被販賣到大馬士革,在大馬士革鍛造制成大馬士革鋼刀之後,才被叫做大馬士革鋼。

當中世紀十字軍東征時,歐洲人看到對手的這種武器時,以為這種高質量的武器就是在大馬士革附近取材制煉的,因此就有了「大馬士革鋼」這個說法。

其實現代人說的大馬士革鋼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是鑄造型大馬士革鋼,就是最傳統、正宗的烏茲鋼。

坩堝鑄造、低溫鍛造,在淬火後的相同硬度條件下,彈性比碳鋼好,在冷兵器時代是最佳鋼種。

張楠用眼楮判斷後說這柄刀的刀身是正宗的烏茲鋼,因為它有烏茲鋼鋼刀的最大一個特點︰花紋絕不連續!

第二種現代意義上的大馬士革鋼是鍛造型大馬士革鋼,除了華夏的百煉鋼一直流傳之外,世界其它地方的鍛造型大馬士革鋼流行還和第三帝國有關︰二戰時納粹用折疊的方式鍛打了多種紀念劍、佩劍,戰敗後這些劍成為戰利品流傳到世界各地,造成了鍛造工藝的流行。

由于取材可以自由挑選,花紋可以設計,這類大馬士革鋼的變化很多,所以受到歡迎,而它的花紋是連續的。

第三種是機制大馬士革鋼,就是層壓鋼。

多層軋鋼,刃面可看到不同金屬層層相疊的細線。還有在軋輥上做文章軋出帶花紋的,材料有用碳鋼、不銹鋼、瑞典粉末鋼的,不同的軋輥就能產生不同的花紋。

對于收藏家而言,第一種鑄造型大馬士革鋼,就是烏茲鋼,那才是真正的大馬士革鋼!

至于華夏的百煉鋼,因為是傳承一系,可不能叫做大馬士革鋼,那可是華夏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和大馬士革沒一毛錢關系!

歐洲的盔甲兵器博物館里有阿拉伯世界的武器不奇怪,兩邊打了幾百上千年的仗,互有勝負,互有繳獲很正常。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