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人太多了

老虎生來就是林中之王,曹操也是,沒有給壹樂任何遐想的機會,仿佛感知到繼續逗留會有不詳之事,僅僅在涿郡城逗留三天便趕馬遠 了。

不知道曹操帶走了多少追隨者,反正鄭玄收了國淵,寒宗,李柏幾個入門弟子,門徒上千名,還有那些听了幾堂課的紛紛都說自己拜在鄭玄門下,鄭學效應正式拉開帷幕。

來年春日,乘著這股鄭學熱潮,壹樂的納才計劃便可開展了。

計劃是否實現的先決條件就是計劃本身。

就像金錢不能吃,但有了它就不會餓肚子一樣。

張世平就是一塊移動的金塊。

「小郎君,樓桑村產出的鐵器和茶葉很受鮮卑人、羌人歡迎,首批貨物盡數換成了牛羊馬,只是對于這般做法,世平有些不解!」

張世平是一個非常有眼光商賈,世代經商累積豐厚的人脈,家族廣交異族商賈和外國友人,為其打下了對外貿易的優越條件。

壹樂笑道︰「咱們現在也算是熟人了,也不妨直說了,世平兄應該也看出來,眼下的大漢糧食奇缺,在價錢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很難有利可圖,咱大漢糧食你多吃一口就會有人少吃一口,無非就是用大漢一些無用的東西換取緊缺的東西罷了。」

張世平點點頭道︰「小郎君此舉雖為善,但災民流民何其多,就算傾盡樓桑村之力也是杯水車薪。」

「世平兄不必擔憂,目前局面還算在控制範圍,熬到新田地有產出形勢會好轉的。」

與商人就不能探討民生的問題,他們語言之間無不透露出利益,只要與他們維持互利的關系就可以了。

原本接收難民流民是劉備劉太守的事,看見他只會開倉賑災,壹樂只好掩目苦笑了。

新郡到處都要花錢,弄弄城牆,搞搞作坊,修修補補的,到處需要人手,干活換取糧食對誰都好。

九月的涿郡早晚溫差很大,目前要解決的就是住宿問題,單薄的帳篷是無法度過河北寒冷的冬天的。

在保證他們不被餓死的前提下,用勞力換取一間新房子的政策就出現了。木屋需要勞役半年,紅磚屋的代價就高很多了,必須簽訂契約,服役兩年才能把房子歸其名下。

鄭玄對壹樂剝削難民的行為極其不滿,劉備誓要壹樂給出合理的解釋,最後連學堂一干先生們都義憤填膺的紛紛討伐壹樂。要是讓他們知道後世房價,就會認為壹樂的做法是何其的仁愛。

壹樂正在史家鋪規劃另一個產業基地。兩面環水,一馬平川的平原,距離樓桑60里,相互守望的適合距離。

已經有現成的模式了,壹樂只是把大致區域確定一下,剩下的交給老李,劉翁,劉仁他們了照版煮糊就行了。

連續跑了十幾天,圍繞著樓桑四周跑了一遍,地域延伸至兩百里外,十五個產業基地就是十五個樓桑村,同時開花雖然有些吃力,但為了搶在冬日來臨前建好,也只能發動所以閑余力量了。

張飛認為訓練營的少年們不是閑余力量。每天如此高強度的訓練的確比很多人都累,在人們的認知中,不干活就是閑余。

少年人的信仰很簡單,鋤強扶弱就是其中一種。這種信仰可以延伸到整個大漢人,如果此時他們還有信仰的話。

以鄭玄為首的問罪之師,似乎忘掉了壹樂的罪名。當他們看見一望無際的窩棚和帳篷,听著嘈雜的哀嚎聲,都一致認為壹樂做得太對了。

到處都是人,一排白色帳篷在中間把他們攔在了外面。只有進行過檢查和消毒後,才可以進入里面的區域。

「衛生這項工作不能馬虎,一旦發現嘔吐拉稀的全部弄到隔離區,每個人都要記錄在冊,十五天沒事才能派工。」

壹樂非常擔心,一旦爆發瘟疫,這群人只能等死了。如果控制不住,涿郡就是人間地獄了。

圍在他身邊的一群老農見壹樂有些悲傷,也知道其中的困難,一個老農安慰道︰

「小郎莫急,總會有辦法的,咱們把口糧均勻一下,熬過這個冬日就好了,冬日里繼續開荒田地,來年就有好地好田了。」

壹樂謝過老農,道︰「老人家有所不知呀,災民連同流民五萬多人呀,想要倉促之間解決,很難呀。」

另一老農皺眉道︰「這流民啊,咱們也當過,要不是小郎把老漢全家從山里接出來,去歲冬日不被餓死都被凍死了,哪有現在的好日子過呀?

因為咱們都當過流民,知道他們心里怎麼想的,只要有手有腳,都會找吃的儲存起來過冬,山上有野獸,河里有魚,節衣縮食點熬過冬日是沒問題的。」

壹樂看著這些憨實的老農忽然開心道︰「對呀,河里還有魚。」

眾人看著突然變得歡快的小郎急忙忙的跑掉,都以為他想通了,齊齊笑臉迎送。

現在的等式是,有糧食就有人,有了人就產生更多的糧食,進而接收更多的人。有了先進工具的幫助下,一隊隊獵戶,捕魚人群每天都滿載而歸。

不知道什麼原因,大漢人都不捕魚,不吃魚的,導致每條河流都魚多成患,這時候正是制作臘魚臘肉的好節氣,關鍵是大漢人從此又多了一個儲存肉食的好方法。

剛從陳員外住宅出來,張飛馬不停蹄的往肖員外住處奔去。劉備還沒上任時,壹樂就已經收集了前縣蔚王忠才收刮民脂民膏的罪證,與他有利益關系的豪門鄉紳多如牛毛。

王忠才已經被關押在涿郡的大牢里,罪證已經上報朝廷,罪名一旦坐實,有牽連的一干人等自然如鯁在喉,就連劉梓桑都懂得如何利用這班肥豬。

「劉太守打開城門,接收外來災民難民,開倉發糧,搭建住房,救死扶傷,土豪鄉紳們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捐贈財物和糧食。

咱們要的糧食,陳員外他們會很樂意給的。」

張飛默念著壹樂交代的話,這腦瓜子就不好使。幸好陳員外能听懂,很配合的許了三千擔的糧食。

有了這批問題鄉紳的捐贈效應,涿郡大戶豪門能在當中找到厲害關系,涿郡的糧倉被填滿是遲早的事情。劉備愛民如子的呼聲更加高漲,于是整個幽州的難民便有計劃的往涿郡靠。

白天的太陽依然很大,何璃在一棵大樹下稍作歇息,乖巧的小女孩幫著母親擦拭著臉上的汗水。何璃微笑著等女兒擦完,抹了抹鞋底,又在臉上涂滿了泥污,勒了勒已經很緊的腰帶,吃力的拖著平板車繼續前行。

她的目的地就是樓桑村。丈夫因為得罪官豪被毒打致死,眼看錢盡糧絕無法生活,听聞涿郡劉太守的善舉,毅然變賣了家產,換來不多的盤川,拖著生病的婆婆,帶著四歲的女兒,投奔而來。

「母親,我餓了。」

「叫耶耶,說過多少遍了。」把頭發剪短了的何璃看起很像男子,怒道。

「兒呀,這還有一點干食,給娃吃吧。」

何璃瞪了女兒一眼道︰「母親,要吃東西的是您,她能撐住,您都兩天沒吃東西了。」

婆婆虛弱的嘆了口氣道︰「是母親拖累你們了。」

何璃笑道︰「到了樓桑村咱們就有吃的了,您也听到了吧,還有房子可以申領呢,到時候呀,兒就去干兩年活,咱住紅磚房子,吃白白包子。」

「耶耶,真有這樣的好事嗎?」

「我的好閨女,好日子就要來了。」何璃像是鼓勵兒女,其實是在鼓勵自己,憑著這個不真實的願望支撐著,一路走來。

路上的人多了起來,何璃本能的靠著路邊艱難的拉著平板車,女兒幫著推車,何璃總是把她放回車上。

「到了樓桑村地界就不怕了,這里有王法。」路邊一個趕著牛車的老農對何璃道。

何璃頓了頓,目光迷離的看了看四周的環境,她本該看見的,這里很多人,都在忙著搭棚建房,匠人們濕透了衣裳,卻面露笑意。

「敢問老丈人,這就是樓桑村嗎?」何璃故意把嗓子講的粗獷道。

「小娘子,不用擔心了,到了這你就安全了,快點去前面的衛生站登記吧,你看孩子都餓成什麼樣子了,到了那就有吃的了,老人家自然會有醫者幫忙治理,快去吧。」

何璃三人聞言欣喜如狂,準備加把勁就要往老農口中的衛生站趕。無奈一天滴米未進,又喘著大氣停了下來。

危機感一旦消失掉,人的精氣神就會跑掉,這是至理名言。

老農嘆了口氣,喝停了牛車,在車上取出一張面餅,擦干淨路邊的石頭放了上去道︰「到衛生站還有三里路,先吃了東西在走吧。小郎吩咐過不可以私自接觸外來人,容老夫失禮了,女娃自己過來拿吧。」說完便趕著牛車走了。

「兒呀,咱們算是來到好地方了,這里的人心善呀。」

何璃這才確認自己來到了樓桑村,一坐地上嚎啕大哭起來,祖孫二人見此如何忍得住呢,于是也跟著哭成一片。

周邊的工匠似乎看慣了這樣的場景,本沒有多大的關注,繼續手上的活兒。

像何璃這樣的難民,在整個大漢到處都是,但像她們那樣幸運的恐怕就不多了。

哀鴻遍野的大地上,劉氏江山這顆太陽已成日暮之勢,再也溫暖不了大漢人那顆被冷掉的心。(未完待續,求收藏)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