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3章  民不舉,官不究

葉瑜然沒有插手這個案件,也是有原因的。

按照她上輩子所受的教育來看,賭坊和花樓這種東西根本就不應該存在,應該直接取締。

但在這個世界里,賭坊和花樓都是正兒八經的經營之所,連大燕律法都準許的東西,她要反對,硬壓著朱三把青遠縣給「清」了,肯定會出問題。

葉瑜然想要改變這個世界,但是改變世界的前提,是先能護住自己的小家。

她不是英雄,她只是一個普通人。

在確保自己小家安全的情況下,她願意多做點什麼,但若確保不了……

不好意思!

她只能當一回「瞎子」了。

她不想當敲鐘人,也不想當出頭鳥,她就想安安穩穩的過日子,然後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為這個世界、為這個朝代留下點什麼,僅此而已。

所以,賭坊的案子,葉瑜然不想看,也不能看。

她怕自己這個暴脾氣一看,揮著菜刀就沖了出去,把人家賭坊老板給砍了。

不過,大燕律法允許賭坊的存在,但沒說允許賭坊犯案啊。

民不舉,官不究。

現在已經鬧到了葉瑜然的頭上,自然要讓朱三「稟公處理」。

朱三:「……」

「根據調查,好運來賭坊逼迫良家女子自賣其身43人,強迫他人賣女51……」

「情節惡劣,現判處……」

……

隨著朱三一聲聲判決落下,場外百姓一聲聲叫好。

「好!就該這麼判,誰欠的錢找誰去,哪能強迫人家賣妻賣女。」

「就是,連隔房的佷女、寡嫂都敢賣,這還是人嗎?」

「賭坊本就不應該存在,看哪些好賭的,有幾個不家破人亡的?」

「要我說,就嫁女兒的時候,就應該把眼楮擦亮一點,別把自己好不容易養大的女兒嫁到別人家,就被別人給賣了。」

……

在這個案件里,朱三沒讓那些賭鬼當「報案」,而是讓那些被賣了「女兒」的娘家出面。

誰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了?

潑出去,那只是因為嫁到你們家,要給你們當當牛做馬了。

可我養大的閨女,就是我的女兒,你問都不問我一聲,將我女兒給賣了,還給賣到那種地方,這是人干的事?

出嫁了,那也是我女兒。

……

朱三死死抓住「任何人都能

成為別人的父母,同樣也是別人的子女」,當男人和婆家不爭氣的時候,就找娘家;娘家這邊不是東西,就找男人和婆家,總有一邊能做主。

要是兩邊都做不了主?

那就問受害者本人你願意被賣嗎?

除非那種被洗腦得過份的,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我不願,可是我不答應,他們就要賣掉我的女兒。」

「我不願意,我是被我爹偷偷賣掉的,我娘都不知道。」

……

只要有一句「不願意」,朱三就能做主。但若是踫到那種被自己親生父母發賣的,那就沒辦法了。

大燕王朝的律法在這塊還是空白,大家還講究「父債子償」的概念。

從道德層面來說,他爹是個賭徒,在還不上賭資的情況下,他爹即使賣掉了自己的親兒子、親女兒,那也只能從道德層面指責上,無法從律法上處罰他。

好運來賭坊的事件多少讓青遠縣的各大賭坊、花樓都收斂了些。

這賣兒賣女可不是他們說了算,只要有「苦主」,衙門就也抓人。你還不能說人家錯了,人家是按律法判的,一二三……

朱三列出了好幾條,讓人辯無可辯。「嚇死我了,我還以為縣令大人要收拾我們賭行了呢。」

「我也嚇死了,我們家就靠這個吃飯,要是被沒收了,以後我們還靠什麼過日子。」

「不過說真的,以後去收債的時候,得悠著點。人家賣不賣妻子、女兒是人家的事,我們這邊可不能‘強迫’,這要‘強迫’了,可是入罪的。」

……

一邊說一邊吐血,因為這種事情放在其他地方,只要沒鬧出人命,根本就不是事。偏偏青遠縣縣令抓得緊,不管你有沒有出人命,只要有人告,人家就「抓」。

不少人開始研究大燕律法。

有的人想鑽空子,免得被朱三抓到把柄;有的人則反之,想了解一下,自己應該從哪些方面維護自己的權益。

當然了,這所有的前提的前提,是那個人識字,還能找到一部完整的大燕律法。

否則他想再多都沒有,因為他不識字,他看不懂律法;他沒有大燕律法,他就算識字,也沒地方查去。

而這些問題,也一一暴露在了葉瑜然面前。

葉瑜然召集了甘逸仙、朱三、徐玉瑾以

及朱三的師爺洛秋山(已經知道他是皇帝的人),一起討論。

跟在朱三身邊時間長了,師爺洛秋山也見識到了葉瑜然的本事,一點也不嫌棄這位老夫人管的「閑事」多,反倒是希望對方多提一點意見,說不定能對大燕朝政有更多益處。

目前為止,師爺洛秋山已經學到了不少東西,他將這些東西整理成冊,上交勤帝,再交給他們自己人討論、分析、研究。筆趣庫

再一點一點的其他地方模索著展開,雖然不過兩三年的時間,也大有成效。

最明顯的,大概要數水田種植法、堆肥技術以及朱家最喜歡用的「實驗田」。

不管到了什麼地方,首先要建的就是「實驗田」,將各個地方學到的新鮮種田技術本土化。

本土化成功以後,再有計劃的推給當地老百姓,帶著他們從自家劃一塊「實驗田」出來,學習新技術。

一點點掌握,一點點將田間地頭全部換成新技術。

寧願慢一點,但要穩,要確保老百姓在保證「原本收獲」的同時,逐步提高農業產量。

有紅薯、土豆、南瓜等作物做鋪墊,當老百姓發現口糧得到了確保,他們很樂意嘗試新的種植技術。

一旦你取得了老百姓的信任,你就可以開展各個方面的工作。

有的時候,老百姓的要求就這麼簡單你能讓我地里的糧食增產,能夠讓我填飽肚子,我就跟你。

而青遠縣的變化,遠遠不只于此。

除了農業上的,還有經濟上的,生活方方面面的。

朱家村已經是一個成功的模版,如果只有這麼一個模版,可能只是一個意外,但是當師爺洛耿山親眼看著青遠縣即將變成另一個「朱家村」時,他知道大燕王朝的契機到了。

朱家,真的不是無的放矢。

他們是真真正正的掌握了某種訣竅,而這種富天下之民的竅門是可以掌控的,是任何一個有識之士都可以學習的。

這對于師爺洛秋山來說是一種「驚喜」,他不斷的給勤帝寫信,讓勤帝多派一些年輕人過來學習。

各個方面的,只要是有人,都可以過來。

只有當他們親身經歷,親眼目睹,他們才會真正明白什麼是「因地制宜」,什麼是「地方發展」,什麼是「藏富于民」。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