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豆腐都富頭富

作者︰我是老齊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轉眼之間,就到了農歷的臘月,一股濃濃的年味撲鼻而來,不僅是趕集的時候人越來越多,就連不是趕集的日子,圩場上的人也比平時多了不少。

寒州的小年大都是在二十四過。「過了二十四,長工不管事。」這是寒州縣的農村相傳了上千年的風俗習慣。過了小年之後,這里的老百姓一般都不會再去做農事了,一家人都會圍繞著如何過好年,來做各種各樣的準備。

雖然還沒有到縣里規定的統一放過年假的時間,大歷縣公社考慮到過了小年後,公社干部到村里開展工作不是很方便,就做出規定,凡是家里是外縣的,或者家里有事情要做的同志,過了小年之後,向主要領導請假經過批準後,就可以離開公社回家辦事了,一直到第二年的上班時間再回來。

鐘國正和易大偉書記、艾旺驍主任請假之後,在農歷二十五早晨七點半的時候,搭上了回老家的客車。

在平時,從寒州縣到寒中縣的客班車,一般坐車的人都不會滿的。鐘國正沒有想到,一走上客班車才發現,車里早已經坐得滿滿的了,就連中間的過道也站了不止一個人。

他就這樣站在過道上,搖搖晃晃的到了寒陽縣汽車站,下了一大批人之後,才有了一個座位可坐。

鐘國正剛剛坐下,就听到坐在前面的兩個乘客在交談過年的風俗習慣。

乘客甲︰「二十四,掃房子,掃完房子送灶王。昨天過小年,其實事情蠻多的。」

「我們南方是二十四過小年,北方是二十三過小年。送灶王爺的日期是不一樣的,歷史上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平民百姓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在二十五日送灶王爺。」乘客乙說道。

「是啊。過去過春節,就是從過小年送灶王爺開始的,過小年這一天的重要性,僅僅是比八月十五中秋節差那麼一點點。那時候,在外面當官的、做生意的、讀書的,都統統要在送灶王爺前趕回家團圓,吃自家做的祭灶糖果,以求灶神祈福、來年全家平安。」乘客甲進一步說道。

「你還記得宋代詩人範成大的《祭灶詞》嗎?」乘客乙對乘客甲問道。

「記得!‘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米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斗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勺長勺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乘客甲馬上把詩背了出來。這令鐘國正甚是驚訝。

「人們祭灶王時,都會說︰‘灶王灶王,你上天堂,多說好話,不說壞話,五谷雜糧都帶來!’這是最喜歡說的。還有一句話就是︰‘灶王爺本性張,騎著馬,挎著筐,秫秸草料備停當,送你老人家回天上,人間好事要多說,明年下界降吉祥。’這些話都不能說錯的。」乘客乙說道。

「送灶王爺是有典故的。」乘客甲說道,「傳說,古代有一戶姓張的人家,兄弟倆,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畫師。哥哥拿手的活是盤鍋台,東街請,西坊邀,都夸獎他壘灶手藝高。年長月久出了名,方圓千里都尊稱他為‘張灶王’。」

「張灶王愛管閑事,不管到誰家壘灶,踫到吵鬧的媳婦他會勸,踫到凶婆婆他也要說,好像是個老長輩。以後,左鄰右舍有了事都會去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

「張灶王壽終正寢時七十歲,這天恰好是過小年。張灶王是一家之主,他一去世,張家頓時亂了套。過去家里的事情都是听他的,現在他一去世,弟弟一直是寫詩畫畫,從來沒有管過家的事情。」

「之後,幾個兒媳婦都吵著要分家。畫師被逼無可奈何,整天愁眉苦臉。有一天,他想出了一個好點子。在過小年張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畫師忽然呼叫著,把全家人喊醒,說是大哥顯靈了。」

「他把兒子媳婦全家老小帶到廚房,只見黑漆漆的灶壁上,飄動著的燭光若隱若現,顯出張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驚呆了。」

「畫師說︰‘我寢時夢見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為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你們平素好吃懶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鬧得家神不安。」

「大哥知道你們在鬧分家,很氣惱,準備上天稟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來懲罰你們。兒女佷媳們听了這番話,驚恐不已,立即跪地連連磕頭,忙取來張灶王平日愛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懇求灶王爺饒恕。」

「從此以後,經常吵鬧的叔伯兄弟和媳婦們再也不敢撒潑,全家平安相處,老少安寧度日。這事給街坊鄰友知道後,一傳十,十傳百,都趕來張家打探虛實。」

「其實,小年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畫師預先繪制的。他是假借大哥顯靈來鎮嚇兒女佷媳,沒有想到這個辦法還真的靈驗。所以當鄉鄰來找畫師探听情況時,他只得假戲真做,把畫好的灶王像分送給鄰舍。」

「這樣一來,沿鄉流傳,家家戶戶的灶房都貼上了灶王像,就逐漸地形成了小年給灶王爺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習俗。祭灶風俗流傳後,從周朝開始,皇宮也將它列入祭典,在全國立下祭灶的規矩,成為固定的儀式了。」

「是啊。我們的很多風俗習慣,都源于一些典故。其實,就是一種信仰,一種精神作用而已。」乘客乙感嘆道。

「有的傳說還是有道理的。比如,‘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還是很有道理的。傳說灶王爺長得像個小白臉,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所以女人是不能不祭灶的。」

鐘國正听後,感到非常的震驚。震驚的是乘客乙的感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無一不是一種信任的作用,對于全局的事關眾人的重大事情,哪一種不是基于信仰和精神的力量和作用的?

正當鐘國正準備打听他們兩人的姓名時,客班車停了下來,兩個人邊下車邊說︰「二十五,磨豆腐。再不磨豆腐,就磨不贏了。趕快回家磨豆腐去了!」

鐘國正望著他們兩個人的背影,默默的在心里想,從他們的談話中,這兩個人還真的不會很簡單啊。至少也是農村里面頂呱呱的人物啊。,遲早會有一天,躍出農門,一飛沖天的。

回到家里,看著一家人正在忙著磨豆腐。父親雙手輕輕地握著石磨的礱臂,用力地推著磨。礱臂一頭連著石磨,一頭用棕繩牢牢地套著,然後固定在樓板上的某個位置,使礱臂的高矮略低于推磨人的肩膀,便于推磨人用力推磨。

父親推著磨,母親站在磨盤邊上,用一個舀豆的瓢,時不時的舀一瓢黃豆和水,加在磨盤的芯里。

鐘國正問父母︰「爹爹媽媽,家里今年準備磨幾桌豆腐啊?」

「磨不了幾桌豆腐,和去年一樣,磨十桌夠吃就算了。」鐘國正媽媽答道。

「磨十桌?那要磨幾天啊?」鐘國正問。

「已經磨得差不多了,今天最後一天了。」鐘國正答道。

「那磨豆腐苦不苦啊?」鐘國正繼續問答。

「世上三樣苦,撐船打鐵磨豆腐。你說苦不苦?」鐘國正父親答道,「你也來磨磨,怎麼樣?」

「好。我來磨磨。」鐘國正愉快的答道。說完,鐘國正就去換下了他父親。

「推磨不僅是一種體力活,還是一種技巧活。推磨要求有強勁的手力和臂力,有足夠的耐力,同時還要求用內力,巧力,不能死死地用外力。」鐘國正的父親站在旁邊,對鐘國正說道。

鐘國正父親說著,又把他母親換了下來,一邊添加黃豆和水,一邊和鐘國正談白聊天︰「推磨也是有技巧的,怎麼用力,推磨的快慢,都是有講究的。用力的時候,要用得均衡,松弛有度。」

「你這麼一講,我好像沒有剛才那麼苦了。」鐘國正對他父親說道。

「推磨要耐得住性子,受得了‘折磨’,忍得住疲勞。這就是人們為什麼說‘世上三樣苦,撐船打鐵磨豆腐’的原因所在。」鐘國正父親繼續說道。

「磨豆腐既然這麼苦,那還磨這麼多做哄麼?這不是自找苦吃?」鐘國正不解的問。

「這有兩個方面的原因。」鐘國正的父親答道,「一方面是,豆腐這個名稱的彩頭好。」

「豆腐這個名稱的彩頭好?哄麼彩頭好?」鐘國正問。

「你知道的,在我們這里,‘豆’和‘都’、‘頭’,‘腐’和‘福’、‘富’的發音都差不了好多,常常把‘豆腐’讀成‘都富’、‘頭富’,就有了豆腐、豆腐,都富、頭富的說法,這就使豆腐成為人們在新年,有機會收獲幸福、福氣和富裕的‘富貴與福氣食材’。」

「啊?還有這個說法?哦,你不說,我沒有去想,你這麼一說,想想也是。讀音還真的差不多。」鐘國正感嘆道。

「還有一個非常實在的原因,就是豆腐磨出來,用茶油炸成油炸豆腐,然後把它放在大缸屋里,一層豆腐,一層辣椒粉,一層鹽,可以保存一年的時間。這樣,一年的大半部分的菜,就有了角落,再苦也值得啊。因為你苦幾天之後,就可以解決第二年的吃菜難題了,再苦都是快樂的,開心的。」鐘國正的父親答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