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 各人心思

李忠把今晚所發生的事情,前前後後詳細講解一遍,趙智听完之後,沉默不語。

李怡此時突然上前,拿著毛巾給趙智擦拭汗水,眼中流著淚,看向趙智的目光,充滿了愧疚。

趙智默默看著李怡,臉上並沒有憤怒與怨恨,神情很怪異,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味道,似是不敢相信,又理所當然。

听完李忠與楊道臨兩人的講述之後,趙智已經知道了一切,趙赫起兵奪位,佔據巨大優勢,但最終還是以失敗而告終。

趙智目光有些出神,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最愛的兒子與女人,最終還是選擇了這種手段與方法,他們真的下得了手,但同時,趙智並不怪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願與安排,終歸無法凌駕他人原則之上。

而且,當初的自己,不也是以如此手段,才是最終登上皇位的?

李怡為趙智擦拭好了汗水,再次默默走開,站立一旁。

李忠輕聲說道︰「陛下,趙赫如何處理?」

李怡看了一眼李忠,然後看向趙智,目光閃動。

趙智默然不語,過了好一會兒,才是深深一嘆︰「天命不在他,為之奈何。」

李忠抿了抿嘴,楊道臨偷偷拉了拉他的胳膊,李忠搖了搖頭,心中嘆息一聲,不在說話。

趙智輕聲問道︰「牧公呢,他為何不在這里?」

楊道臨默默說道︰「陛下,牧公被叛軍所殺,但好在有個全尸。」

趙智並沒有表露出什麼悲傷之色,他知道,以牧公的性子,自己若是死了,他肯定會陪葬殉死,絕不會獨活世上,只是沒有想到,他還是死在了這場動亂之中,不得善終。

李忠問道︰「牧公的後事如何安排?」

牧公雖然是個太監,做事為人都很低調,但是他在趙智這一朝,所具備的影響力,絕對是非常巨大的,和李忠、楊道嗣、劉桀等中興功勛,都有著很深交情。

趙智沉思片刻,然後說道︰「葬于皇陵十里之內,不要豎石碑。」

李忠與楊道臨兩人點了點頭,表示明白。

隨後,趙智又是問到了趙柏林,李忠回答他巡視江南,還沒有回來,又問了楚王趙碩的情況,以及其他雜七雜八的事情,卻是只字不在提及今晚的政變和趙赫。

李忠一一做了回答。

柳仲元、劉光輝、秦安明等人表情有些怪異,他們懷著即為沉重與坎坷的心情到此,但是誰能想到,趙智竟是拉著李忠在那里聊家常,以及談一些次要的事情,關鍵性問題,卻是只字不提,他們不由心中暗暗猜測,難道是要太子到來,然後在做最後宣布?

到了皇權更替的關鍵時刻,不僅對太子事關重要,對他們這些大臣,同樣極為重要,能不能在新皇的權利核心之中,依舊保持相當位置,就看老皇帝怎麼安排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登基,肯定會積極培養自己的心月復與嫡系,為了讓他們上位,很多人就會下去,歷朝歷代均是如此。

柳仲元、劉光輝、秦安明這些政事堂的相國,他們現在的心情是復雜的,既是為了國家的未來,也是為了自己的未來,所擔憂。

隨後,所有人都是退了出去,讓趙智暫且安靜一會兒,至于身後事的安排,等太子趙詢到來之後,趙智將會做最後的交代。

眾人來到外堂,所有人的神色都是顯得非常沉重,這場突來的政變,把所有矛盾與爭斗,集中爆發,並擺到了明面,趙赫的叛亂雖然被平定,但很多人心里清楚,這只是一個開始,內部的矛盾與爭斗,太子若是不能很好的平衡與調整,將會越來越嚴重,有些時候,用武力手段解決一個事情,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但它無法打垮整個體系,真正危險的是內部分裂與外部緊逼,這兩個方面,如今都是有了很大的苗頭,趙智活著一天,或許還明顯,一旦這個在位多年,威望很高的帝王故去,恐怕很多問題都會一一暴露出來,且越來越嚴重。

李忠的神色同樣沉重非常,他既是為了趙智將不久于人世而難過,同時,心中也是充滿了強大的壓力。

趙智在昏迷之前,一個月之內,一連十余次單獨召喚李忠進宮,就自己的身後事提前給李忠透了底,政事堂將會有重大改組,相國人數會重新補充到九人,但是現有的七位相國,除了李忠和楊道臨兩人可以得到留任之外,剩余的人,全都會被清理出政事堂,新的相國人選,由新皇的心月復與嫡系之中選出,以最快的速度鞏固皇權。

李忠手中的兵權將會進一步擴大,新皇執政的前幾年,將由李忠保駕護航。

至于楊道臨,他依舊會在右相的位置上不動,他的不動,不是因為他是右相的理想人選,而是因為楊氏一族,楊道臨與楊氏一族族長楊炳林的矛盾已經公開化,隨著楊道臨在右相的位置坐的越久,兩人的矛盾將會越來越深,以至最後大爆發,很有可能造成楊氏一族內部的分裂與內訌,到了那個時候,新皇有著李忠手中的軍事力量做後盾,就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對楊氏一族下手,進行清洗與打擊,若是能夠把楊氏一族這個最大的絆腳石給搬開,那麼朝廷的政治平衡,新皇的皇位穩固,都會起到很大的幫助。

楊道臨則是憂心忡忡,在那里來回度步,楊氏一族發展到現在,已經非常強大,楊道嗣在的時候,下面就已經有很多人在暗地里議論,說他權利太大,功勞太大,功高蓋主。

對于楊道嗣最後幾年的一系列大動作,對家族的大改組與大調整,政治上與軍事上,只保留核心,其它無關緊要的,全部丟掉,整個楊氏一族在政治與軍事,放棄一部分力量,實力保持一定的強度就可以了,絕對不要給皇帝有太重的危機感,對皇權更不能有沖擊與威脅。

楊道臨對此是非常贊同的,也是這個方案的積極支持者,若不是楊道嗣突然身死,這個事情到現在,恐怕已經做成了,可惜,楊道嗣的突然死亡,讓所有的局面都是失去了控制,楊炳林繼承族長之位,沒有他人在旁進行牽制與監督,他舍棄了楊道嗣先前制定的方案,帶領整個楊氏一族,朝著更大的權利空間進行猛烈沖擊與搶奪。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