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碾壓級的炒貨

作者︰衣布衣出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經營酒樓的話,為了留住顧客,各家酒樓時不時的也要推出一些新菜品。

只不過,菜品佔了個新字,味道就不一定能頂尖。

而華庭酒樓這幾個招牌菜,卻真正做到了既美味又獨特。

再看其他桌上的賓客,桌上飯菜有多有少,但都吃的滿意。仔細听來,各種聊天或者高談闊論聲中,經常夾雜著對酒樓菜肴的夸贊。

可以想象,有了這次的滿意,這些客人以後少不得會多來幾次。先把華庭酒樓所有湯菜主食嘗過,然後才有可能再選別家作為調劑。

三位酒樓老板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難道這死而復生的華庭酒樓,還真能把他們三家酒樓一個個擠下去,變成津州第一嗎?

三人之中壓力最大的,當屬知譽酒樓的王老板。照這樣看來,自家第一酒樓的地位怕是不保了。

而他嘗過這幾道菜之後自我衡量,若知譽酒樓也學做這幾道菜,外形大約能有,佐料也能用個八九不離十。

但味道和口感就不好說了。

這幾道菜所用食材並非稀有,口感卻非常好,絕不是簡單用食材和佐料烹制熟爛。那種豐富的口感,不知用了怎樣的手法。

事實也是如此,在廚藝這件事上,有時候一樣的食材、一樣的調味料,在制作手法上略有不同,做出來的味道差別會很大。

甚至一個師父教出來的徒弟,即使同樣的食材、同樣的講解、同樣的烹制過程,做出來的食物也有很大差別。

就像袁冬初給的這幾道菜,做法是經過很多代廚師琢磨,再有各種饕餮試過的經典菜肴。

這些菜的制作過程復雜,偷師都難,僅僅嘗一嘗就想知道做法,那就更不可能了。

三個老板仔細品味著湯菜主食,明明就是味道鮮美、層次豐富的美食,這幾位卻越吃心情越沉重。

一個地方若沒有重大變化,能光顧酒樓的食客就是那麼多。津州這里,如果大家都蜂擁來華庭樓,自然會分走他們的客源。

撇開菜肴美味,再看華庭酒樓的伙計接待客人之殷勤貼心,也很難讓同行找到可鑽的空子。

至于那種老套的讓乞丐在大堂吃飯惡心客人,或者弄兩只屎殼郎爬蟲什麼的混在菜里……這些都是對付尋常酒樓飯館字的手段。

像這華庭酒樓,有兩個京城權貴之家的公子做合伙人。若是有這種攪合生意的人搗亂,隨便招呼一下府衙,就能把人拘起來。

到那時,別說問出主使人,就是連他們自己的祖宗八輩都能交代出來。

易盛酒樓的任老板終于放下筷子,很是惆悵的說道︰「這華庭酒樓,怕是真的要翻身了。」

他斜了王老板一眼,他們易盛酒樓有不少固定的老客戶,卻並非津州首屈一指。華庭酒樓崛起對他們會有影響,但所受損失一定比知譽酒樓小的多。

知譽酒樓的王老板也是嘬著牙花子,很鬧心的說道︰「是啊,誰能想到京城那兩位小爺,居然在經營酒樓方面如此得心應手,而且還會來津州。

「京城的第一樓開張,便是有幾個新菜品壓住了場子。

「沒想到只是幾個月的時間,這兩人便殺來了津州。不但帶來第一樓的菜品,還另有如此精妙的新菜品輔助。

「唉,我是認了,咱的確不如人家。」

品仙樓的趙老板表示他很詫異︰「這兩位手上的菜品很突兀啊,哪兒來的高人能給他不斷創出新菜品?」

「是啊,什麼人呢?」另外兩人也陷入了沉思。

二樓那個最好的雅間里,姜成華、陳子更和一眾貴公子觥籌交錯。

賀景雲等人其實喝的不多,他們主要是來捧姜陳二人的場,品嘗菜肴只是捎帶。

但菜上來之後,這就不是捧場的問題,而是實話實說了。

各種準備好的夸贊之詞說出來,居然只是陳述事實。

這可怎麼整?

這時候的賀景雲深恨自己學識太少,居然找不出更多的贊美詞匯,以便做出超水平的發揮。

姜成華、陳子更當然是好眼力,很能看出這幫人是真的被自家酒樓的菜肴折服了。

兩人和這幫貴公子們兄弟哥們兒的應酬著、套著近乎,內心里由衷佩服袁冬初和顧天成這倆貨夠妖孽。

再想想這兩人強強組合,想不出頭都難呢。

至于顧天成,是這桌人中唯一一個單純來吃飯的人。自家媳婦給出的方子,再由廚子做出來,果然不是陳嬤嬤的手藝能比的。

美味啊!

…………

就在這條街的街角,有一個不大不小的鋪子,正在悄無聲息的修整裝潢。

鋪子後院的圍牆內,正砌起不同功用的各種灶台,各種炊具和炒鍋也陸續送了進來。

曹家的這兩個摯交的確性情相投,在女孩子們合伙開鋪子這件事上沒發生什麼分歧。便是照著曹大老爺的意思,由曹家出一位管事,另兩家出兩個伙計,鍋灶上用的人則是從外面雇來。

炒貨鋪子的用人便定了下來。

而各種口味瓜子的試制上,則一點波折都沒有。

在曹家撥出來的一個小廚房里,府里的廚子只用了兩天,便試出了好幾鍋瓜子,五香的、茴香的、麻香的都有。

而且古代勞動人民還發揮想象力,調整了不同香料的分量。幾種香味的瓜子,還細分出各有側重的口味。

有直接晾干,硬脆口感的;也有晾干後重新回鍋,炒制之後酥脆口感的。

焦糖瓜子因為糖的用量拿不準,而作為主要配料的糖又挺貴,倒是多試了幾次。

三天後也試出了最佳味道。

華庭酒樓開張好幾天了,生意依然火爆。就在這條街的熙攘熱鬧中,街角又響起一掛接一掛的鞭炮聲。

名之為「  炒貨」的門店外,兩個伙計在路過和看熱鬧的人群中穿梭。

他二人各自捧了個有隔斷的匣子,里面放著不同口味的瓜子,兩人不時捏出幾顆讓人們品嘗。

于是,在人們見識了華庭酒樓的美味菜肴之後,又有一家味道獨特的炒貨鋪子開業了。

這家炒貨不但有葵花籽、蠶豆、黃豆,南瓜子、花生同樣也有。

而且這家的炒貨最是新鮮,無論何時購買,秤盤一撮,刷啦啦的就是一陣脆響,好像能開口說話似的,彰顯著自家炒貨完全沒有返潮的現象。

基于種種優勢,「  炒貨」的生意在同行中,同樣也處于碾壓級。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