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國家“萬人計劃”(5000字大章)

作者︰一白化貝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國家組織部門的會議室內。

一位老人正在這里主持這次國家「萬人計劃」的人選會議。

「又到了每年的這個時間段,相信你們也收到了不少推薦信,有什麼想法,都可以說說。」老人是政務院的一位領導。

因為國家「萬人計劃」是國家11個部門聯合啟動實施的,所以必須有一位足以拍板做決定的領導壓陣。

否則,還真不好說選出來的人員,是否符合計劃的標準。

听到老領導的話,負責會議主持的國家組織部門的領導田立庚說道︰「那我們就先說一說初審的情況吧。」

說著,田立庚把手中的稿件翻到新的一頁,繼續說道︰「每年評選的名額在1000名左右,其中杰出人才在10人左右,領軍人才在800人左右,青年拔尖人才200左右,也就是我們分10年的年均目標。」

「當然,根據原定計劃,每年的名額並不是限額的。如果優秀人才過多,那名額自然也是可以擴充的。」

「這段時間,我們各部門也都收到了不少的推薦信,經過我們11部門聯合的初審篩選,現在還剩下1748人。」

「可以說,這1748人都是完全符合國家‘萬人計劃’選拔標準的。我們今天的會議,就先過一下第一批的263人。下面按照會議流程,開始進行人員的詳細篩選。」

田立庚說完,沖國家科技部門的領導點了點頭,對方會意,接過田立庚的話,說道︰「那下面,我們就按照名單排序,討論一下第一批的263人。」

這位國家科技部門的領導名叫李振邦,他拿出第一批候選人的名單,開始念名︰「首先是杰出人才第一批的3人名單篩選。」

「第一個,王怡芳。華國科學院院士,華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今年11月9日,2015年‘基礎物理學突破獎’頒獎儀式在米國加州聖何塞舉行。」

「作為大亞灣中微子項目的首席科學家,王怡芳獲得此項榮譽,這也是我國科學家首次獲得該獎項。」

「所以,王怡芳的入選,可以說是眾望所歸。老領導,我們11部門的聯合意見也是把她排在杰出人才的第一位。」

政務院老領導微微點頭,表示贊同。

看到老領導點頭同意,田立庚、李振邦等11部門的專項負責領導同時松了口氣。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

把王怡芳放在第一位,就是為了保證第一個全票通過。

有了第一個的順利通過,後面也會順利很多。

李振邦拿起筆記錄了一下,便接著說道︰「那王怡芳同志就確定為今年杰出人才第一批的第一人了。」

「接下來,是第二個……」

今年杰出人才第一批的3人很快被敲定了。

幾乎都是各個領域的大佬,在華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可以說,夠得上杰出人才的,早已不是一般人了,都是研究方向處于世界科技前沿,科研上取得重大成果,具有成長為世界級科學家潛力的人。

這也是為什麼國家「萬人計劃」中杰出人才最少的原因。

接下來,就是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入選者討論了。

如果說杰出人才是領域的大佬,那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就是有希望成為真正領域大佬的人物。

當然,相對于杰出人才基本上都是科研領域來說,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就不止是科研領域了。

這也是國家「萬人計劃」中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人數是最多的的原因。

也因為這個人數是最多的,即使是分批次討論,按照組織部門的會議流程,單第一批人員的討論會議就排了兩天的時間。

「那下面我們就開始今年第一批的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人選討論,這個人數是最多的,所以會議的爭議可能會有些多,咱們都耐心點,也多給老領導分分憂。」李振邦笑著說道。

其他部門的專項負責領導都笑著說︰「沒問題,這是應該的,相信我們能把意見統一。」

只不過,他們說這話的時候,目光都不經意的從老領導身上掠過。

說到底,真正能拍板的人,還是這位老人。

只不過,他們沒想到的是,真正會引起大爭議的人,還在後面。

李振邦拿出第一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候選名單,繼續念名︰「第一個,方鐘。華國科學院物理所副所長,研究員。」

「今年,方鐘團隊首次在實驗中發現了外爾費米子。科學家們認為,這一發現對拓撲電子學和量子計算機等顛覆性技術的突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而且,這一研究成果入選了英國《物理世界》的‘2015年十大突破’。」

「根據初審的篩選意見,我提議把方鐘同志放在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第一批200人的第一位,大家覺得如何?」

田立庚看了老領導一眼,第一個發表意見︰「我贊同李局長的這個提議,雖然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範圍比較廣,但第一位的還是應該是科研領域的人才。」

「一方面,與我們國家的政策的相符,另一方面,也與杰出人才的領域相對應,呈現出一種人才相繼的局面。」

緊跟在田立庚後面,其余部門的專項負責人也各自發表了意見。

除了僅有的兩人表示再看看其余人選的情況外,其余人基本上都贊同把方鐘放在第一批第一位的位置上。

華國一直以來,都有著人才的難言之隱,尤其是基礎科學方面。

現在還有什麼好猶豫的呢?

該說的,田立庚都說了,他們能考慮到的層面,也都在這兩個原因里。

「老領導,您的意見呢?」李振邦詢問道。

關于初選的名單早就報上去了,老領導也基本上都看過了,不說對每個人的情況都了解。

但是那麼幾個人的資料,可以說他掌握的信息,還要比在場的其他人要更豐富。

輕輕點頭,老領導拍板道︰「不用再看其他人了,方鐘同志可以放在第一位。我們國家的基礎科學研究,需要這樣的人才。」

這句話一說,基本上就定了基調,沒有人再有異議。

同時,這樣的基調一定下,對于後續的討論,也算是給了一個方向。

也讓李振邦的提議,更有底氣一些。

本來會前討論時,對于誰來念名的選擇,大家都是希望組織部門的人來的,也就是田立庚來做。

怎麼說呢,理由大概就是,你們組織部門主持的會議,結果人選的提議匯報,卻要其他部門的人來,這不合適吧?

其實,說到底,還是多部門聯合評選的責任問題。

但是田立庚本人卻有不同的看法,就如同他剛才所說的兩方面考慮一般,他覺得還快科技部門的人來比較好。

畢竟,主管科研項目,對科研經費的劃撥,科研項目的研究進展,每位候選者的了解程度,都要高于他這位組織部門的專項負責人。

跟老領導匯報起來,也更直接,更有「說服力」。

李振邦一開始是想拒絕的,但是科技部門的一把手找他談過一次話後。

他就「不經意」的找到田立庚,用繞了半天的方法,最終被田立庚「說服」了。

不過,田立庚是賠進去了一頓酒,才「好不容易說服」李振邦的。

隨著會議的進行,李振邦不經意的瞥了一眼田立庚,心想︰「反正賺到了一頓酒,等後面被他看破,就看破吧,沒什麼了。」

第一天的會議結束,杰出人才第一批的3名人選全部確定,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第一批的200名人選,只敲定了143人,還剩下57人未敲定。

至于,作為未來後繼中堅力量的青年拔尖人才第一批的60名人選,則全部還在醞釀之中。

這個速度其實不算慢,但也並不快。

當然,這也是基于老領導確定基調後的情況。

會議結束後,田立庚找到李振邦,笑著說道︰「老李啊,我說的對不對?還是得你們科技部門的人來匯報人選情況。」

李振邦看著田立庚,笑著應道︰「是啊,還是老田你看的準。也謝謝你在會上幫我說話。」

李振邦畢竟喝了人一頓酒,所謂吃人嘴短,自然嘴上連忙應是。

再加上,本來就是因為科技部門一把手的提前指示,他才會主動攬下這活。

能蹭頓酒,已經是意外之喜了。

听到李振邦的話,田立庚卻搖了搖頭︰「我那不是幫你說話,我這人你知道,公事公辦。我說的都是我真正考慮的問題,咱們國家的基本國策在那擺著,國家‘萬人計劃’的制定,也是跟著國策走的。」

「現在輪到具體執行的時候,難道還能拋開根本,跟著某些人走嗎?」

李振邦輕輕點了點頭,卻沒有說話。

他自然知道田立庚說的某些人指的是什麼人,但是能不討論,還是不討論的好。

想了想,不知道是心存愧疚,還是因為其他,李振邦轉而說道︰「走吧,老田,手頭上的事,基本忙活完了,咱們喝酒去?」

田立庚疑惑的看了李振邦一眼︰「你請?」

李振邦笑了笑︰「我請!」

田立庚立馬面露喜色︰「那還等什麼,走吧,快走!」

李振邦邊收拾東西,邊說道︰「等我收拾好!」

第二天,第一批人選落實的會議繼續進行。

老領導照例出席,其他11部門的專項負責人悉數在場。

田立庚主持會議,李振邦匯報人選名單。

「昨天我們的會議,已經落實了第一批的杰出人才3名人選和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143名人選,今天繼續把後續的第一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57名人選和青年拔尖人才60名人選落實。」

田立庚簡單的把昨天的會議情況說了一下,便把發言權交到了李振邦的手上。

李振邦早已翻開人選名單在等著了,會議很快展開。

就第一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剩余人選,開始了新一輪的討論。

會議很快便進行到了中午,第一批200名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人選全部敲定。

有了第一天的經驗,今天的爭議人選反而少了很多。

基本上,當李振邦提議人選後,各部門的專項負責人會簡單的發表一下看法,然後就確定了。

並沒有出現那種爭議極大的候選人。

不少人看著老領導幾乎沒怎麼說過話的樣子,都覺得老領導是不是都可以不要來?

等到人選出來,再針對有爭議的人選,開一次專項討論會就行。

甚至還有人認為,老領導來了定個基調就行了,基本上大家都知道該怎麼做了,他再繼續在這里,听取會議討論情況的意義不大。

當然,除了李振邦,大概沒有人知道這位政務院老領導來這里,全場參會的真正用意。

只不過,即使有科技部門一把手提取指示的李振邦,事先也沒想到,老領導會全程參會就是了。

上午會議結束,組織部門安排了午餐,以及餐後的休息區。

按照會議流程,下午一點,準時開始第一批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的討論。

因為會議流程緊張,大家也知道沒多少時間休息。

只是因為老領導的在場,讓不少人擔心這樣的會議安排,是否妥當?是否需要調整會議的時間?

但下午一點之前,老領導便出現在了會議室,樂呵呵的和李振邦聊著這次國家「萬人計劃」的事情。

國家的振興,在于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培養。

對于老領導這個層次的人,更是深刻的懂得這樣的道理。

所以,在其他人還沒來的時候,他還給李振邦做了一些思想工作。

要他把思想放開些,把人才的推薦更大膽一些。

听到這話的李振邦微微一愣,旋即便明白了老領導的意思,也驗證了自己的猜測。

李振邦立馬跟老領導保證,絕對按照國家的基本國策來。

老領導略有深意的看了李振邦一眼,便不再說話。

隨著時間走到一點,所有參會人員到齊,會議準時開始。

下午的主要議程就只有一項了,那就是把剩余的,今年第一批的,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的人選敲定。

「關于青年拔尖人才的選拔,和前面兩項人才計劃不同,我們需要站在更深遠的角度去看這項計劃。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踴躍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多討論,才能出真知嘛。」

會議一開始,老領導就直接說道。

听到老領導的話,除了李振邦之外,其余人都是面帶詫異的神色。

這和前兩項人才計劃的人選敲定,不一樣呀?

但問號歸問號,會議已經開始,只能靜觀其變了。

老領導示意李振邦可以開始了。

李振邦會議,看著翻開的人選資料,說道︰「第一個,周新。華國江城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副所長。」

「周新領導的超靈敏磁共振研究團隊,是國內唯一開展超極化氣體肺部MRI成像的研究組。他帶領團隊通過五年攻關,在今年獲得我國首幅超極化疝—129人體肺部磁共振影像。」

「可以早期發現,全面評價肺部的功能。該技術有望在未來3至5年內實現臨床應用。」

「根據初審的篩選意見,我提議把周新同志放在青年拔尖人才第一批60人的第一位,大家覺得如何?」

李振邦一說完,會議室便開始了此起彼伏的發言聲,遠比先前的會議討論熱烈得多。

不過,各部門的專項負責人雖然說得變多了,但是總體意見並沒有太大分歧。

第一,這屬于基礎科學研究的突破。

第二,這屬于造福人們的技術。

一直以來,國內MRI成像技術都是落後于國際水平的。

國內大型三甲醫院的MRI設備,基本上都是進口。

所以,這個提名,沒什麼毛病。

見老領導並沒有表達不同的看法,這個名額便算是確定了。

李振邦提議的第二人則是水木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博士生導師閆寧。

今年2月,閆寧因為在跨膜物質運輸的結構生物學領域的杰出貢獻,獲得國際蛋白質學會2015年「青年科學家獎」。

今年10月,她獲得了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

她的研究成果為多年來「餓死癌細胞」的暢想提供了可能性。

對于李振邦的第二個提名,討論聲就要比第一個大了一些。

主要集中在閆寧的年齡和資歷上。

但是,隨著老領導的拍板,一切爭議煙消雲散。

「年齡和資歷都只是時間問題,對于優秀的科學家,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

老領導拍板了,第二個人選也就確定了。

起爭議的各部門專項負責人本以為年輕的教授就這麼幾個,能提名的也不多,後續爭議應該會少些。

結果,李振邦的第三個提名,瞬間讓會議室炸了。

「第三個,陳舟。燕京大學數學系和物理系本科在讀,大二學生。」

「今年9月份,陳舟同學完成了冰雹猜想的證明。今年11月份,受邀參加麻省理工的數學學術會議,在報告會現場完成了克拉梅爾猜想的證明,並且提出了分布解構法。」

「這一方法,數學界普遍認為是數論領域和篩法、圓法並列的第三大方法,更被多位國際知名數學家稱為是‘解析數論的機會’。」

「陳舟同學在初審篩選時,就有著較大的爭議。但我仍然提議把陳舟同學放在青年拔尖人才第一批60人的第三位。」

田立庚看著說完提名的李振邦,整個人都愣住了。

本來按照會前討論的意見,陳舟是放在最後一位去討論的。

卻沒想到,李振邦「擅自做主」,把陳舟的名字提前到了前三位。

這個膽子,不可謂不大。

但轉念一想之後,田立庚下意識的便把目光投向了正面無表情看著眾人討論的老領導。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