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七章   外交之爭(下)

作者︰木林森444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三天之後,軍委發來了回復。首先對兩人迅速殲滅海山部的軍隊進行了嘉獎,雖然殲滅海山部的軍隊難度並不大,但在政治上卻有極大的意義,意味著在蒙古地區以武力反抗華東**的勢力在相當一段時間里己不存在了,同時華東**也可以從容的應對國際輿論的指責。

接著軍委同意兩人提出的進攻烏里雅蘇台城,驅逐清廷在蒙古地區的存在勢力的建議,並且授權兩人可以立刻展開行動;應該說歐陽隆興的想法和青島行政院是完全一致的,天無二日,地無二主,雖然清廷在蒙古地區的駐軍並不多,而且這幾十年來,由于清廷勢衰,在蒙古的影響力也日漸衰落,但畢競佔據著正統的大名份,因此華東**要統治蒙古地區,自然首先更要將清廷在蒙古的勢力清除干淨,這不僅僅是一個軍事問題,同時也更是一個政治問題。軍事是必須要服從政治的。

而對庫倫周邊的盟旗部落,威逼利誘也好,武力征服也好,軍委要求必須是以華東**的名議進行要求他,哲布尊丹巴八世只能夠以其個人名議,給各盟旗部落的首領寫信勸降,而決不能再以哲布尊丹巴八世的名議,對蒙古的各盟旗部落發令了。

華東**是要在蒙古地區建立現代化的行政體系進行統治,而不是清廷那種靠羈絆、聯姻、監管、分化、離間之類的封建統治方式,因此從現在開始,就要淡化哲布尊丹巴八世是蒙古地區的統治者的形像,逐漸消弱他在蒙古地區的響影力,使哲布尊丹巴八世最終回歸成一個單純的宗教人士,徹底剝離他的政治權力。

不過在目前這個時候,哲布尊丹巴八世在蒙古地區的響影力對華東**來說,還有很大的利用價值,如果徹底放棄了這種影響力,也未免有些可惜,而且還會曾加華東**在蒙古地區的統治成本,因此才采取這樣一個折中的方式,命令由華東**來下,而哲布尊丹巴八世只以私人的名議勸說各旗盟部落向華東**投降,這是性價比最高的方式了。而比歐陽隆興的建議顯然考慮得更為周全一些。

最後軍委還通知兩人,華東**己決定在庫倫長期駐軍,並將向庫倫派遣行政管理人員,成立庫倫的行政機構,因此要求兩人作好相應的準備工作,由其是軍隊駐扎的軍區營地,要求達到師級駐軍的規模,並且還特意要求在庫倫修建一座飛機場,將來要在庫倫駐守一支空軍。

看完了軍委的命令之後,兩人自然也不敢怠慢,立刻依令而行。首先自然是組織進攻烏里雅蘇台城的軍事行動,烏里雅蘇台城位于庫倫以西760公里處,在扎布汗河支流博格多河畔。雖然難度不大,但距離到真不近,因此這次作戰,仍以裝甲摩機化部隊為主,出動一個坦克營、一個摩機營,另外輔以一個騎軍營,還加上30輛卡車攜帶各種物資濟養物品,指揮官自然還是陳金剛。

陳金剛帶隊出發之後,歐陽隆興又以華東**的名議,向庫倫周邊的各旗盟部落下令,要求各旗盟部落在規定的時間內,派人來庫倫協商向華東**投降的事宜,同時又以哲布尊丹巴八世的名議,給各旗盟部落的首領寫信,陳明厲害,對抗華東**只有死路一條,只有向華東**請降,才有一線生機,切不可抱僥幸心理,否則便是玉石俱焚,悔之晚矣。

現在哲布尊丹巴八世己經對恢復昔日的局面徹底死了心,對華東**的各項要求都全部照辦,給各旗盟部落的首領的信件,基本就是華東**要求怎麼寫就怎麼寫,需要他發表什麼聲明就發表什麼聲明,一點含糊都沒有。

而這個時候,華東**在外交論戰中,也正式向俄國和清廷發難,因為在殲滅海山部的戰斗中俘虜了幾十名俄兵,經審問得知他們的身份都是俄國駐蒙古各地領事館的駐軍,另外又在庫倫領事館的文件中找到了大量俄國支持****,企圖****的證據。

華東**一面對外公布這些證據,一面向俄國發出最後通諜,要求俄國就這些情況做出解釋,否則華東**將采取一切,也包括武力內的可行手段,維護國家利益。

面對華東**的戰爭威脅,俄國頓時慫了,在這幾天里,俄國也頻頻進行外交努力,向英法德美日等國極力的呼吁,以華東**破壞國際公約為由,企圖拉隴其他國家共同對付華東**,但各國的領導人都是千年的老狐狸,那看出俄國的那點小心思,德美二國依然恪守中立立場,主張俄國和華東**的外交糾紛,應由兩國自行解決,自己不會參與;而英法二國則是幫俄國遣責一下華東**,打打嘴炮還可以,但絕不支持俄國和華東**開戰,並且又再次警告俄國,在這個時候一定要慎重的選擇戰爭。

而這時日本正一門心思的想和華東**改善關系,並且正在積極的策劃在美國艦隊訪問日本之際,也邀請華東**派遣艦隊來訪問,形成三國艦隊聯演的局面,然後在美國艦隊訪問華東**之際,讓日本艦隊也隨同一起訪問,完成日本和華東**的互訪,使雙方的關系得到實質性的改善,讓日本獲得一個穩定良好的外部環境,恢復國內的經濟。當然不會在這個時候為了幫助俄國,與華東**為敵開戰,因此也婉言的謝絕了俄國的請求。

結果俄國轉了一圈,才發現沒有一個國家支持自己和華東**開戰,而國內反對戰爭的呼聲也日益高漲,而尼古拉二世對俄國單獨與華東**開戰的信心嚴重不足,畢竟以前輸得太慘了,何況現在蒙古的抵抗勢力基本都被華東**殲滅干淨,連哲布尊丹巴八世也在華東**手里,在這種情況下與華東**開戰,實在是勝算不大。

只是如果就這樣被華東**嚇住,俄國的面子何在,沙皇的面子又何在,本來經過了遠東戰爭之敗後,沙皇在國內己威信大跌,這次再被華東**嚇慫了,只怕是皇室的地位都有可能動搖了,但冒然開戰,一但再打輸了,只怕是皇室的日子也到頭了。因此尼古拉二世也不禁後悔不迭,早知是這個局面,當初就不該參和進來。

而就在這個時候,突然憑空的給俄國送來了一張下牆的梯子,原來歐洲爆發了波斯尼亞危機。

1908年7月,在奧斯曼帝國境內發生了政變,一群由年青的土耳其軍官組成的團結進步委員會,在巴爾干半島南部地區的馬其頓發動兵變,要求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立即推行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政及改革,建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度,蘇丹被迫宣布退位,使奧斯曼帝國國內的局勢動蕩,而巴爾干半島的各國早已希望瓜分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干半島的屬地。而境外的國家更是早就對巴爾干半島地區虎視眈眈,現在出現了這麼好的機會,那里會錯過。

于是奧匈帝國首先動手,打算對自己早己欲得到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二省動手,不過巴爾干半島地區歷來都是各國利益爭奪的焦點,奧匈帝國想要吞並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二省,必須要有其他國家支持才行,雖然德國肯定會支持奧匈帝國,但英法兩國是什麼態度,就不好說了,如果英法兩國反對奧匈帝國吞並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二省,那就有麻煩。

奧匈帝國經過協商之後,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把俄國拉進來,因為奧匈帝國知道,俄國對奧斯曼帝國一直有野心,希望乘機修改柏林條約中的黑海海峽對外國軍艦不開放的制度,以便推行的南下政策,甚致還想強佔黑海海峽,因此如果以協助俄國修改柏林條約為誘餌,一定可以將俄國拉進來。而俄國是英法兩國的盟友,一但奧匈帝國和俄國聯**奪奧斯曼帝國的領土,英法兩國也就不好再說什麼了。

而德國原來一直想分化俄國和英法兩國的關,把俄國重新拉回到三皇同盟中來,這次奧匈帝國和俄國共同瓜分奧斯曼帝國的領土,正好可以改善兩國的關系,因為當初的三皇同盟破裂,就是因為奧匈帝國和俄國在巴爾干半島上的利益沖突,而德國選擇了支持奧匈帝國,而俄國在無奈之下,只能選擇和法國結盟,使三皇同盟徹底破裂。

這次正好可以借這個機會,改善奧匈帝國和俄國的矛盾,最好是能夠讓雙方達成一個瓜分巴爾干半島的協議,從而徹底化解了雙方的矛盾,再重新恢復三皇同盟,因此德國也支持奧匈帝國的決定。于是奧匈帝國立刻向俄國提出了建議,以俄國同意奧匈帝國兼並波、黑兩省為條件,奧匈帝國則支持俄國召開國際會議修改《柏林條約》,同意黑海海峽向俄國軍艦開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