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五章  山海關(一)

作者︰木林森444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張佩綸、李經方一行到達天津以後,也受到穿越者的熱烈接待,夏博海和秦錚一起接見了兩人,並且高度贊揚李鴻章顧全大局的行為,也對張佩綸和李經方親自去山海關再三致謝。?八一中?文 ??.

第二天一早,特種部隊,二團的團部一營、二營以及張佩綸、李經方兩人登上長白山艦,駛向山海關而去。

山海關離天津的海路大約有22o公里左右,長白山艦以14節的經濟航行駛,大約需要8個小時左右。其實從天津到山海關是有一條鐵路,稱為津榆鐵路,(山海關又稱榆關),南起天津林西鎮,北至山海關城里,189o年動工,1894年春通車,全長127公里,後成為京奉鐵路的一個組成部分。這也是清朝最早修建的鐵路之一,因為山海關也居北京的外圍防御關隘,因此由鐵路連通,有利于兵力的輸送。

不過現在還不知道山海關守將態度如何,如果冒然乘火車運兵到山海關去,容易引誤會。而山海關依山臨海,是一座海6兩線的關隘,在關城東南有老龍口港口,可以停泊船只,因此軍委才決定出動長白山艦,運送張佩綸、李經方及軍隊由海路去山海關。而且長白山艦是一艘兩船塢艦,有強大的兩棲登6作戰能力,如果山海關的守將拒絕讓穿越者進關,那麼就馬上以武力強攻山海關,當然由于長白山艦的武備並不強,于是軍委又派三亞艦為長白山艦護航。

上次隨李鴻章來訪問天津的時候,張佩綸和李經方都在大沽口港見到過長白山艦,當時就十分震驚這艘軍艦的體形巨大,不過那時只是遠遠的看到,而登上了長白山艦之後,才對這艘巨艦的龐大有更為直觀的認識,在這個大即正義的時代,巨大的體形本身就是強大的戰斗力,因此張佩綸、李經方都頗為興奮,畢竟兩人都是跟隨李鴻章創建北洋海軍,對軍艦也有十分特殊的感情。

由于一路上無事,在兩人的要求下,二團團長邱亞輝陪著兩人在長白山艦上轉了一圈,並且解釋這艘軍艦並非戰斗艦只,而是一艘兩船塢艦,用途是兵力投送和兩登6作戰,並且還帶兩人到長白山艦的駕駛室和塢艙里去看了看,並且解釋了長白山艦的登6模式,也讓兩人大為感嘆,以前就知道軍艦就是重艦巨炮,而運兵、運物資什麼的都是運需船的任務,卻沒有想到,原來軍艦還有這樣用的,將運兵和戰斗結合一起,這次到是真長了不少見識。當然邱亞輝並沒有帶他們去指揮部,畢竟在指揮部里有太多穿越者的秘密,可不能被他們看到。

在艦上吃過了午飯,到下午2點鐘左右的時候,艦隊到達山海關的海面,這時海面上的天氣十分晴好,站在長白山艦的瞭望台上遠遠的看去,可以十分清楚的看見巍峨起伏的山嶺,以及隨著山嶺上起伏蜿蜓的長城,和豎立在山嶺上的關城。

山海關是中國最著名的關城之一,自古即為中國的軍事重鎮。在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建關設衛,位于長城東端,因關城在狹長的山、海之間而得名,山海關北依燕山,南臨渤海,東接遼寧,西近京津,地勢拆沖險要,扼守關內外鐵路之咽喉,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被喻為「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

加之距山海關城西南15公里的秦皇島,是中國北方著名的終年不凍的天然良港,因此在八國聯軍入侵後,成為英、俄、德三國都想獨家佔據之地。

19oo年7月1o日,八國聯軍有9艘軍艦靠泊秦皇島海岸碼頭,後向東駛去。次日,又有3艘軍艦游弋秦皇島、山海關、北戴河金山嘴之間,窺探虛實,並伺機登岸。義和團領段曰禮率義和團6oo多人于7月11日,進駐秦皇島港,焚燒港口木質碼頭,拆毀港區部分鐵路,嚴陣以待,迎擊入侵者。聯軍見秦皇島已有準備,向西南海域暫時後退。

八國聯軍攻佔北京之後,英國海軍司令官西蒙中將主持召開聯席會議,討論共同佔領山海關及其附近沿海地帶問題,不過當時山海關是駐有重兵把守,由于山海關是守衛京城的重鎮,因此采用滿漢雙長官制,主將是山海關提督鄭才盛,統領約15oo余人,另有頭品頂戴山海關副都統富順,統領由八旗兵1ooo余人;淮軍總兵呂本元部5營25oo人,駐守老龍頭炮台;駐山海關山永協副將梁部1ooo余人;統領武衛左軍、四川提督宋慶及會辦武衛左軍、浙江提督馬玉昆部共25營98oo人,分別駐守關城內外,再加上鄉團、練勇等山海關清防軍,總兵力可達1.6萬余人。而且在老龍頭海岸築有牢固炮台,其炮位分別列5處,均配備著最新式大炮。因此山海關的守備力量,更是要于天津大沽口。

在舊時空里,八國聯軍也知道不可強攻山海關,因此逼迫時任全權議和大臣的李鴻章寫信給山海關的守將,要求守將「交出關城及炮台,照辦不俟」。結果鄭才盛棄城而逃,在19oo年9月29日,由副都統富順率軍向八國聯軍投降,有強大兵力和武器守衛的山海關一槍一炮都沒有放,拱手將關城交給八國聯軍。後來清廷和各國簽定辛丑條約,先後有英、德、法、美、俄、日、意7個國家在山海關駐軍,並建立了六國營盤。(美國駐扎後于19o2年撤走,未建營盤)。

只不過在本時空里,由于穿越者的出現,李鴻章並未到北京和八國聯軍議和,而且八國聯軍也沒有精力攻佔山海關,結果直到現在,山海關仍然還在清軍的手里。但由于有這一段歷史,因此穿越者才對李鴻章頗寄希望,既然他在舊時空里能夠寫信勸山海關的守軍投降,那麼在本時空里,勸山海關的守將打開關城,讓人民軍進關布置防御陣地,迎戰俄軍。

這時長白山艦距離山海關老龍頭港口約有18公里左右,長白山艦的艦長路凱下令停船,同時放下快艇,送張佩綸、李經方和他們帶來的四名從人上岸。

快艇離開了長白山艦,駛向岸邊,行駛了大約7、8公里之後,只見對面迎面駛來了一艘本殼小船,比穿越者的快艇略大一點,但度就慢得向烏龜一樣,在船上站立著約14、5名清兵,並且在船安置了一門小炮。

兩船離近了以後,只听小船上的清兵大喊道︰「你們是那里來的船只。」

李經方站在快艇的船頭,大聲道︰「我們是李中堂的特使,來山海關有要事面見鄭才盛提督。」

小船上的清兵听了,態度立刻變得恭敬起來,道︰「原來是李中堂的特使,請隨我們來吧。」

原來張佩綸、李經方離開上海之後,李鴻章又向山海關去一份電報,先行告之鄭才盛、富順。雖然這兩人的官職都不低,提督是正一品武將,八旗副都統是正二品,但在李鴻章的面前,都不值一提,盡管現在的李鴻章已沒有實職,但掌權3o余年,根深蒂固,因此現在仍然有巨大的政治影響力,也並不是他們兩人可比的。

而且這時俄軍將要南進的消息己傳到了山海關,鄭才盛、富順也被嚇得不輕,因為在這個時代中國人的眼里,俄國是一個凶橫野蠻的國家,俄軍更是凶狠無比的軍隊,因此與俄軍交戰,往往未戰先劫,而得知俄軍將要南進,那麼當其沖的自然就是山海關,兩人做為山海關的守將,按照清廷的制度,關隘的主將有守土之責,如果棄城而逃,將追究罪責,當然在這個時候,逃將基本不會被斬。

在4o年前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時任兩廣總督的葉名琛面對英法聯軍,戰不能,逃又不能逃,因此只能以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為應對態度,人稱六不總督,在清廷成為笑餅。結果廣州城破之後,葉名琛被英法聯軍俘虜,被英軍押至印度加爾各答,最後絕食而亡,客死異鄉。

如果是在正常的時候,鄭才盛、富順還可以向朝廷告急求救,但現在整個清廷基本處于混亂時期,根本就無處告急,眼看著自己也只能步六不總督的後塵了。而就在這時,李鴻章的電報就像是一跟救命稻草一樣,讓兩人看到了一線希望。當然李鴻章不可能在電報里詳細說明前因後果,只說為抵御俄軍南進,唯一之計就是向海外華人求救,並已派張佩綸、李經方去天津與海外華人協商,如有結果,定會來山海關與兩人會面雲雲。

海外華人的名頭,現在鄭才盛、富順自然也听說過,雖然兩人對海外華人的勝績半信半疑,但如果張佩綸、李經方能夠說動海外華人來救援山海關,總也好過兩人現在這樣束手無策。因此兩人也像望穿秋水一樣盼望著張佩綸、李經方能來到山海關,並吩咐海6兩線的守軍,一但現張佩綸、李經方來到山海關,一定要恭敬相迎,不可怠慢。

分割線分割線

注:關于葉名琛的歷史評價,後世的說法不一,但和本書的情節無關,因此不作展開,書友如果有興趣,可以自己上網去查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