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算哪頭的?

作者︰雪山飛機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宋大內垂拱殿

欲制西夏,必先克河湟,于是宋帝趙佶決意用兵西北,出兵攻取河、湟二州。

「陛下,王韶之子王厚足智多謀,富于韜略,可領洮西軍,童貫出于李憲門下,少時便隨李憲出征西北,可為洮西軍兵馬都監。」宋帝趙佶詢問蔡京何人領兵出征之後,蔡京推薦了王厚、童貫二人。

王厚為名將王韶之子,王厚少年邊隨父征戰西北,因此對羌人的情況非常熟悉,此時為洮西軍統帥,率洮西軍攻取河、湟二州,確實為合適的人選。

而童貫為三朝閹人李憲的門下,少時也曾經跟隨李憲征戰西北,對于西北羌事也是較為熟悉的,因而童貫被蔡京薦為西北洮西軍監軍,共同領兵出征河、湟二州。

童貫為閹人,雖然臉上經常性掛著不知真假的胡子,但也是閹人,而一名閹人要出人頭地,要封侯拜相,就非軍功莫屬了。

此時趙佶決定用兵西北,當然就是童貫的一個絕佳的機會,這也是蔡京投之以李報之以桃了,報答童貫經常性的在趙佶耳邊「吹風」之恩了。

童貫自此就走上了光榮的軍旅生涯了……

「陛下,臣有本奏!」篤定用兵西北各項事宜之後,中書舍人範致虛出班奏道。

「範卿家有和話說,直言便是。」趙佶似乎察覺到了範致虛要說什麼事情了,于是臉色微變,對範致虛說道。

「陛下,此刻為我聖朝修復河湟之時,為陛下紹述神、哲之時,為陛下勵精圖治、革故鼎新之時,在此關鍵之時,泉州知州李三堅上書三道妄議朝政,口語狂悖,指斥乘輿,執左道以亂政,其奏本之中包藏禍心,怨望其上,訕瀆謾罵,當以非所宜言、妄言、妖言之罪論處,不責,則倉盈實無望,不責,則寒了廟堂之心,不責,則我大軍收復河湟無望……臣伏乞陛下明鑒!」範致虛臉露異常憤怒之色說道。

其實李三堅上三道奏疏之時,哪里知道朝廷此刻會決定用兵西北?而此時範致虛將李三堅的奏疏與朝廷用兵西北聯系在了一起,其所暗藏的禍心就不言而喻了。

一名中書舍人親自彈劾一名州官,有宋以來還是極為少見的,並且所安罪名之重,直接與宋用兵西北、趙佶變法圖強,行神宗、哲宗之政聯系在了一起。

就好像不將李三堅拿下治罪,不將李三堅斬成十七八段,大宋就無法變法圖強,西北用兵就無法攻取河湟之地似的……

「李三堅狂妄凶悖,鼓眾劫持,陛下,臣所奏與範致虛同。」

「李三堅伏闕上封事,極詆用事大臣,臣所奏與範致虛同。」

「陛下,李三堅實乃元祐余孽,當除之!微臣伏乞陛下明鑒!」

「他一個小小的州官,何德何能,膽敢妄議朝廷之事,是何人給了他如此之大的膽量?」

「……」

于是吳居厚、王漢之等蔡京的一干心月復黨羽紛紛出班彈劾泉州知州李三堅,罪名是一項接著一項,直至加到了夷三族的大罪……

大宋左相蔡京此時反倒沒有開口說話,只是眼觀鼻,鼻觀口,口關心,抱笏而立,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只是嘴角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

「啪!」趙佶將李三堅的三道奏疏甩到了御案之上,有些負氣的問道︰「他還有何罪名?一並說出來吧。」

李三堅的三道奏疏早已被趙挺之送到了趙佶手中,趙佶豈有不知的道理?就連奏疏被小報泄露,奏疏被士庶百姓議論之事,趙佶也是知道的。

趙佶心中當然是極為生氣,極為郁悶。

李三堅為端王府幕僚,為趙佶的潛邸之臣,心月復之臣,在趙煦歸天,趙佶繼位之時,是有擁立之功的。

且李三堅以師、兄事趙佶,對趙佶是忠心耿耿的,對此趙佶也是心知肚明的。

這就是當初蔡京將李三堅之名列于「元祐奸黨」名單之上,趙佶親自將李三堅的名字劃去的原因。

可趙佶將李三堅的名字自「元祐奸黨」名單之上除去,李三堅反倒自己送上門來,要求入「元祐黨籍」……

如此,趙佶心中怎能不生氣?又怎能不郁悶?

李三堅此舉表面上是為師鳴冤,是沖著蔡京等人而來,可實際上卻是對趙佶是頗有怨言的。

立「元祐黨人碑」,罷黜「元祐黨人」,為蔡京等人之意,可實際上卻是趙佶的聖意,沒有趙佶的同意,蔡京等人安敢行此事?

李三堅請入「元祐黨籍」,就是抱怨于趙佶。

而令趙佶想不明白的就是,一向對自己「百依百順」的李三堅為何此時對自己忽起怨言?真的是為了謝師恩嗎?

抱怨趙佶、蔡京,為師、為「元祐皇後」鳴冤,趙佶可以不加理會,就當他是少年輕狂、少不更事,可李三堅的第二道奏疏卻是實打實的反對趙佶、蔡京的新政了,最起碼趙佶目前是這麼認為的。

李三堅論蔡京的「幣制新政」,分析其中的利弊,得出的結論就是弊大于利,為不可行之事。

李三堅的第二道奏疏才真正使趙佶惱怒,惱怒得真恨不得立即將李三堅治罪,立即將他檻送京師。

朝廷自施行蔡京的「幣制新政」以來,朝廷歲入是明顯得到了增加,國庫日漸充盈,內藏庫也是堆滿了錢、糧、絲、絹、布等物,如此全仗蔡京的「幣制新政」之功。

此時朝廷西北用兵,沒錢也是萬萬不能的。

眼看著太後向氏服喪期已滿,趙佶準備大興選秀、納妃之舉了,沒有錢也是萬萬不能的……

國用、宮中用度、用兵西北、承父兄之志等等哪樣能離得開錢?

如此,若按李三堅諫言,停止施行「幣制新政」,豈不是又要回到當初國庫空虛,做什麼事情都捉襟見肘之時嗎?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此時的趙佶是寧死也不願意回到那個時候了。

此時的趙佶忽然感覺已經離不開蔡京了。

垂拱殿之中的諸臣,見趙佶忽然將李三堅的奏疏摜在了御案之上,頓時就退回了班中,是面面相覷,不敢有人再開口說話了。

明顯趙佶已經是異常惱怒了,就算是惱怒李三堅,但遷怒于他們,他們也是受不了的。

撼山易,撼李三堅難啊,蔡京見狀心中暗嘆道。

「陛下,臣只說一件事情。」半響之後,宋右相趙挺之出班開口奏道。

「卿有話請講!」趙佶揮手道。

「陛下!」趙挺之聞言持笏奏道︰「泉州知州李三堅在泉州做了何事,陛下可知?」

趙挺之隨後又看了看蔡京等人問道︰「諸位臣僚可知?」

「翰韌他做了何事?」趙佶聞言雙手扶在御案之上奇道。

「陛下,據臣所知。」趙挺之聞言答道︰「泉州知州李三堅在輕賦稅、薄徭役的同時,又增加了一項稅收,那就是‘算緡’之稅。」

「‘算緡’之稅?漢之算緡之稅,他泉州目前施行漢之算緡之稅嗎?」趙佶聞言驚問道。

「陛下,漢之算緡實為苛捐雜稅!」蔡京聞言終于出班開口道︰「算緡實為害民之舉。武帝伐四夷,國用不足,故稅民田、宅、船乘、畜產、奴婢等,皆平做錢數,漢元鼎元年至元封六年,持續十余年之緡錢令,算緡與告緡,使發展蓬勃的工商業遭受毀滅性打擊,實為廢弛商賈之律,同時民偷甘食好衣,不事畜藏之也。陛下,他李三堅居然如此大膽,居然敢擅自復漢之算緡告緡?」

我為何沒想到漢之算緡呢?蔡京說完之後心中暗道,算緡令能夠短期內為國庫迅速積累大量的財富,這樣的話,可比「幣制新政」要來的快啊。

「呵呵!」趙挺之聞言不由得笑道︰「老夫還未將話說完,就有人迫不及待了?陛下,泉州之算緡與漢之算緡是不同的,泉州所實行的算緡是只計海商,並且是按海商收入多少計算的,收入越多,繳稅越多,海商收入少,可不繳算緡錢,如此,又豈能是害民之舉?泉州除了算緡之外,還施行‘錢莊’之制。」

「錢莊?何謂錢莊啊?」趙佶聞言是越來越有興致,于是開口問道。

「錢莊即為交子鋪!」趙挺之答道︰「錢存錢莊,以錢票購買貨物,如此就輕松的解決了錢荒之事,並輕松的解決了攜錢困難之事,陛下,錢莊交子鋪可比鑄造害民的當十錢要好上許多啊。」

趙挺之之所以拼命為李三堅說話,其一是受了晁補之、張耒之托,其二就是蔡京自回京以來,是大刀闊斧的進行各種變革,並深得聖寵,是出盡了風頭……

其實趙挺之與李三堅之間並無過節,之前趙挺之不過是有些厭惡李三堅罷了。

此刻相比李三堅,趙挺之是更加厭惡蔡京了……

「陛下!」趙挺之隨後對趙佶說道︰「‘元祐之人’皆為因循守舊之人,而泉州知州李三堅如此的銳意變革,如何能夠是‘元祐之人’?如何能夠入‘元祐黨籍’?」

還不是他自己要求入「元祐黨籍」的……趙佶聞言心中暗道,李三堅雖為蘇軾之徒,但其並非因循守舊之人,因此李三堅確實不能夠算是「元祐之人」。

那麼李三堅又算哪頭了呢?趙佶心中暗暗納悶道。

「陛下,臣有本奏!」此時監察御史馬涓出班奏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