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里,解釋幾句吧

作者︰一笑澄明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一本書有爭議很正常,就像做自媒體的,把自己的生活分享到網上,引來各種各樣的聲音,但做這行你就得接受,像某著名大佬說︰你就是干這行的。所以我覺得很正常,是吧。

我真正寫書,雖然只有大明那一本,但心態已經很平和了。

說實話,有爭議我還挺高興的……

畢竟火的書都會有爭議,哈哈哈……至于這本,目前來說是我寫作實力太淺,沒寫出這題材應該有的成績。

這單章主要解釋一下糧草的問題,我看到評論區有書友留言,看的一本日本戰國小說,小縣城土豪有幾百石糧……

開這本書後,偶然請教一個正經考究的大神作者,我才知道有一種正經資料能查那個朝代的社會狀態,從社會生活、飲食、教育等等種種,我以前看歷史小說的時候,就發現某些歷史大神寫的書很考究、很詳細、很還原。

我一直好奇這些資料哪里來的,搜過中國知網也找不到系統的、全面的資料,我猜測百分之九十八的歷史作者,都不知道這類資料存在,當然,在這里就不爆書名了。

考究過頭也不是好事,通篇都是解釋,故事性會變弱。

再說回書友說的日本戰國小說,日本戰國對應的是明朝,大概在1500年,現在是東漢,193年左右,相差了1300年左右,稻米還沒推廣開呢,還集中種植在江淮以南,北方還是稀缺品。秦漢秦漢,漢朝的生產力和秦朝是非常相似的,百姓主要是吃麥子。

其次,再說戰爭的問題。

三國為啥這麼多以少勝多的戰役?因為少的那一方,招募不到兵馬,沒有有些書友說的那種隨隨便便就拉幾萬人打仗,招人打仗這麼隨便,為啥劉備投奔這個投奔哪個?

招人百姓憑啥跟你干,你有啥資質啊(名門出身)?

很多都是帶資進組。

比如說李典,帶資一萬三千族兵,投奔曹操,再比如周昕,帶兵萬余給曹操用。

三國後期幾十萬兵都是哪來的?收編黃巾軍。

曹操以幾萬兵力打贏青州黃巾後,一口氣收編了三十萬黃巾軍,兵力直接干到三十多萬了。其實這也是變相的帶資進組,帶著耕牛老婆孩子投奔曹操。

為啥都願投奔曹操,因為曹操是富二代,當時當官又干了不少好事,很多名家認為,曹操前期是心懷天下,就是這麼來的。

為啥有些書友看有些三國小說不缺糧呢?

因為那些作者寫的主角出身不一樣,比如主角重生就是董卓,董卓富得要死,建立的糧倉,足夠他和手下兵馬吃三十年,造成三國很富的假象。

視角不同。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如你出身在富二代家庭,和出身在普通家庭,你看到的世界一樣?

實際上,第二個視角更接近社會背景。

其實吧,書友們爭議我都沒啥的,關鍵是節奏歪了,所以我解釋兩句

PS補充︰最近章節都是二合一,看著章節數,字數一點都不少,原因是作者起章節名困難…這樣就不用起兩個章節名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