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章 先易後難,一統天下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文種皺著眉頭問道︰「大王欲東出,兼並諸侯,不知要先滅哪一國?」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現在,與吳國接壤的諸侯國,分別是齊、魯、宋、韓、魏、代、中山七國,燕國則是屬于鞭長莫及。

也就是說,吳國要出兵,直截了當的發動滅國之戰,有七種選擇。不管慶忌選擇滅哪一國,其余諸侯國即便有唇亡齒寒之感,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二三子認為,我大吳先滅哪一國更好?」

「這……」群臣都不由得面面相覷,陷入了沉思。孔丘想了一下,道︰「大王,臣主張先難後易,先滅齊國,再依次掃滅韓、魏、代、魯、宋、燕、中山七國。」

「因為齊國相對來說最強,若滅齊之後,諸侯勢必膽寒,說不定王師未至,列國就望風而降了。」

「不妥。」還不等慶忌說話,範蠡便反駁道︰「滅齊,終非易事。」

「韓魏兩國地處中原,我大吳要東出,韓魏兩國未必會袖手旁觀。因此,臣主張先易後難,滅了韓魏之後,再發兵滅齊,或是滅亡宋、魯。」先易後難,與先難後易嗎?

慶忌不由得眯起了眼楮。哪怕是吳國滅齊,列國都未必會直接歸降。不過,這種可能性會大大增加而已。

再者說,韓魏兩國處于中原的交通要道,萬一兩國趁著吳軍東出,激戰正酣之際,突然襲擊吳軍的糧道,豈不是使吳國的滅國之戰功虧一簣嗎?

所以,吳國要東出,先決條件,就是滅掉韓魏,就跟歷史上的秦國差不多。

當然了,慶忌可以選擇從郢都或者金陵發兵。畢竟吳國有著三座都城,一座是郢都,一座是金陵,一座是咸陽。

只是要遷移都城,把主要的軍事力量遷到一個國都,並不是簡單的事情。

慶忌又何必舍近求遠?

「寡人欲發兵滅韓魏兩國……不是單獨的滅韓或是滅魏,而是一起滅。」

「嘶!」听到這話,群臣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倍感震驚。誠然,韓魏兩國已經被吳國打殘,國力衰微,其疆域面積只相當于吳國的一個郡。

但,韓國與魏國也並非是沒有還手之力的。

「大王,臣以為不妥。」文種搖搖頭道︰「韓魏兩國現在是難兄難弟,卻仍有一戰之力。」

「大王若要一戰而滅韓魏,必須要準備充分,且有不下二十萬大軍,方可為之。」文種這不是太看得起韓魏兩國了嗎?

不過,保險起見,慶忌準備二十萬人馬滅亡韓魏,也不是不行。文種現在作為吳國的太宰,深深地體會到了以前計然的不容易。

在其位,謀其政。難怪以前慶忌打算動輒大戰的時候,計然總是會第一個跳出來反對,跟慶忌公然唱反調。

實在是吳國在一些地方存在問題,計然有難處。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

動輒一場大戰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

「大王,臣曾為魏相,深知魏國而今的窘境。」文種緩聲道︰「自孟津之會後,這一兩年來,魏國與韓國不止被迫割讓了大片城邑土地,還背上了沉重的債務。」

「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為還上欠我大吳的債,魏君將債務轉嫁到國人身上,其巧立名目,加征賦稅,各種各樣的苛捐雜稅使黎庶怨聲載道,紛紛出逃。」

「韓國也是一般。所以在底層庶民那里,韓君也好,魏君也罷,皆不得人心。」

「為了掙錢還債,韓人與魏人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臣有一策,或可使我大吳以最小的代價,讓韓魏兩國覆滅。」聞言,慶忌饒有興致的問道︰「計將安出?」文種畢竟是當年幾年的魏相,很是了解魏國的情況。

讓文種專門對付韓魏兩國,可謂是非常得心應手的。

「大王,現在春耕還未開始,但是盡在籌備階段。」

「大王可效彷昔日管仲的衡山之謀,使韓魏兩國的黎庶為掙錢而荒廢農耕,屆時沒了口糧,韓魏也無力再戰,國人也不會為自己的國君而戰。」

「迫于無奈,韓魏兩國只能向我大吳投降,要麼餓著肚子拼死一戰。」衡山之謀?

慶忌、範蠡、孫武等人都微微頷首,很是贊同。他們熟讀古代典籍,對于衡山之謀,自然是不會陌生的。

當年齊桓公想進攻衡山國,就問計于管仲。管仲沒有回答怎麼用兵、怎麼做外交工作,而是讓齊桓公買衡山國造的刀兵器械,而且要大量買,高價買。

衡山國打造的器械精良,當時列國都有采購。齊國大量買入後,價格立即就上來了,其余國家趁著價格還不是太高也趕緊買。

衡山國人見打造器械這麼火爆,就沒人願意從事農業生產,都去打造器械去了。

接著,管仲又命人到各國收購糧食,而且是高價收購。于是,列國的糧食都流到了齊國。

管仲見時機成熟,立馬停止收購器械和糧食,發兵圍攻衡山國。衡山國空有錢財卻無糧草,而且其他國家的糧食也被齊國收購個差不多,衡山國根本找不到求助對象,只好向齊國投降。

除了衡山之謀,管仲發動的貿易戰還有買鹿制楚、買狐降代、服帛降魯梁等經典貿易戰。

每次都能釜底抽薪,不費一兵一卒制服敵人!以吳國現在的國力,全方面碾壓了韓魏兩國,要發動貿易戰,非常簡單。

「太宰此言差矣。」伍子胥皺著眉頭道︰「只需要二十萬大軍,就能滅亡韓魏,太宰苦心孤詣使用此等詭詐奇謀坑害韓魏兩國,只怕耗時太久,而且會讓我大吳的國庫為之一空。」文種搖搖頭道︰「大司馬,此時出兵滅亡韓魏兩國,我大吳至少要死上數萬將士,何苦來哉?」

「若能使韓魏兩國疲于生計,最終自食惡果,沒了糧食如何作戰?」

「半年,半年足矣,我大吳有半年的時間籌備滅亡韓魏之計,而且最後可能不戰而屈人之兵,就算要死人,韓魏兩國負隅頑抗,我大吳會死的將士,也不過數千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