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6章 河神娶新婦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孟津之會後,慶忌並沒有返回西都咸陽,而是領著臨時的出巡隊伍,在適才得到的城邑土地之上巡視。

韓魏兩國這一次割讓給吳國的城邑,有整整五十一座。誠然,疆域面積是犬牙交錯的,但終歸是屬于吳國的疆土了。

簽訂割讓城邑土地的文書之後,吳軍就接管了河東、潁川、上黨的五十一座城邑。

昔日作為

「春秋小霸」的鄭國,其城邑土地,基本上被吳國佔據了。前年的時候,韓、趙、魏三晉聯軍滅鄭,並瓜分鄭地。

由于趙國不接壤于鄭地,所以韓魏兩國經過一番商量後,決定

「易地」,這就導致,趙國的國力迅速激增。眼下,趙國雖有黎之戰的慘敗,卻主力仍在,國力並沒有衰退多少,還能對吳國構成一定威脅。

慶忌原本是打算發兵攻趙的。只是佔領中原那麼多地盤,本身就需要很多兵力駐防,再加上韓魏兩國不一定能容忍慶忌伐趙滅趙之舉。

萬一韓魏兩國反水,突然叛亂,斷了吳軍後路,如之奈何?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慶忌認為,還是有必要先滅掉韓魏兩國,最後再滅趙。

此時,慶忌的出巡隊伍,來到了鄴城。

「鄴」之名始于黃帝之孫顓頊孫女女修之子大業始居地。在唐堯、虞舜及夏時屬冀州,商屬畿內名相,西周屬衛,春秋屬晉。

齊桓公始築鄴城,昔日六家分晉之後,鄴城就被劃到了魏國治下,並成了一個重鎮。

鄴城這個地方,可謂是兵家必爭之地。北邊是魏國、趙國,距離大梁、邯鄲不遠;東邊是衛國,吳國可以通過鄴城為跳板,威脅到魏、趙、衛三國。

漳水河畔,跟在慶忌身後的範蠡,似乎也察覺到這個問題,于是向慶忌進言道︰「大王,臣以為可在置郡、置縣。」

「鄴城現在成了吳、魏、趙、衛四國的兵家必爭之地。」

「地理位置很是重要。而且,臣適才觀察過,此地依山傍水,土地肥沃,又有商旅常年往來,之前每年能給晉國、魏國產出的賦稅極多。」

「此地,與安邑、大梁一樣,是魏國的三大重資之地。據說之前魏君遷都的時候,還考慮到定都于鄴城。」

「只是,由于鄴城偏居東隅,恐怕常年遭受到敵國侵害,魏君這才作罷。」定都鄴城嗎?

魏人之前有這種想法,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東漢末年,曹操擊敗袁紹進佔鄴城,營建鄴都,鄴城自此成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所以這個地方,在歷史上有

「三國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譽。

「大王,臣以為若在中原置郡,可以鄴城為郡治,並駐防重兵,選派一位文武兼備的大將鎮守。」

「再者,大王應當大力發展鄴城,使民心歸附,進一步穩固我吳國在中原的根基。」

「善。」慶忌的想法,跟範蠡是不謀而合的。畢竟,打天下難,治天下更難。

吳國要在中原徹底站穩腳跟,不至于再被關東諸侯們堵到家門口,有必要考慮先發制人。

慶忌一行人,又搭乘戎車,在田野之間巡視。只見不少的耕地都已經荒廢,長了許多野草。

熟地都成了生地,緣何至此?慶忌有些疑惑。鄴城,之前的確是魏國的重資之地,只是商稅的佔比極高,田租稅反而是相形見絀的。

一些農夫甚至還坐在樹蔭底下聊著天,說著閑話。等到慶忌過來的時候,農夫們這才忙不迭的跪了下來,對慶忌大禮參拜。

「參見大王!大王萬年!」他們曾是魏人。不過,鄴城已經成了吳國的疆土,他們只能對慶忌改變稱呼,行了大禮。

每家每戶,基本上都有男兒死在了戰場,尤其是死在了吳軍的手下。這讓老農夫們在面對慶忌的時候,心情很是復雜。

仇恨?有一些。但,他們不敢暴露出來,也不敢對慶忌不敬。能一睹吳王的真容,本身就是他們的榮幸了。

「二三子不必多禮,坐。」慶忌很是平易近人的坐到了一邊的木頭墩子上,甚至還不需要旁邊的宿衛上前擦拭。

這讓在場的老農夫們,不由得對慶忌心生好感。

「二三子,寡人初來鄴城,卻不知此地商旅之業如此發達,為何農耕不行?」

「莫非之前魏君橫征暴斂,使鄴人苦于勞役、兵役,而使鄉間沒有青壯年勞動之人?」

「這……」在場的農夫們,都不禁面面相覷,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慶忌的這一問題。

魏國有太多的青年男子,死在了戰場上,這是可想而知的。但,魏君侈的確沒有干過不恤民力,橫征暴斂的事情。

不過鄴城這個地方的鄉間,的確人煙稀少,田地荒蕪蕭條,一片冷清。

慶忌已經巡視了不少韓魏故地,都沒有發現此等狀況。這時,一個皮膚又黑又黃,身材健碩的中年漢子咬了咬牙,鼓起勇氣進言道︰「大王,實不相瞞,這田間地頭人少,的確有原因。」

「因為這十幾年來,有不少農戶紛紛出逃,以至于田地都沒有人耕種,一片荒蕪。」

「是何原因所致?」

「我等鄴縣之民,苦于給河神娶婦,故而貧苦。」中年漢子唉聲嘆氣的道︰「鄴縣的三老、廷掾每年都要向我等黎庶,尤其是農戶征收賦稅,搜刮錢財,收取之銅錢以百萬計。」

「他們只用其中的二三十萬為河伯娶婦,而與祝巫一同分那剩余的錢拿回家去。」

「到了為河伯娶婦的時候,女巫行巡查,看到小戶人家的漂亮女子,便說‘這女子合適作河伯的媳婦’,遂下聘禮娶去。」

「給她洗澡洗頭,做新的絲綢花衣,讓她獨自居住並齋戒,並為此在河邊給她做好供閑居齋戒用的房子,張掛起赤黃色和大紅色的綢帳,這個女子就住在綢帳之中,我等還要給她備辦好酒好肉。」

「如此,一連十幾日,二三子又一起裝飾點綴好那個像嫁女兒一樣的床鋪枕席,讓女子坐在上面,然後使它浮到河中。」

「起初在水面上漂浮著,漂了幾十里便沉沒下去。」

「那些有漂亮女子的人家,擔心大巫祝替河伯娶她們去,因此大多帶著自己的女兒遠遠地逃跑。」

「也因為這個緣故,鄉野之間越來越空蕩無人,以致更加貧困,這種情況由來已久。」

「現在鄉間流傳的俗語有‘假如不給河伯娶新婦,就會大水泛濫,把那些庶民都淹死’的說法。」

「……」這不是封建迷信嗎?慶忌深感無語。不過,這種損害黎庶利益,草管人命的行為,是為慶忌深惡痛絕的。

「範蠡。」

「臣在!」

「你到城里,讓三老、巫祝,還有鄴縣的父老鄉親置辦河神娶婦之事,寡人興趣所致,要看一看。務必使他們大操大辦,不得延誤。」慶忌意味深長的道︰「明日,寡人便要一睹河神娶新婦之事。」

「諾!」範蠡想了一下,便答應下來。

「大王……」身邊的伍明、伍亮、孫敵等將領宿衛,還沒有搞清楚怎麼回事,不了解慶忌的深意,想上前勸阻,卻被慶忌擺了擺手,打斷了他們的話頭。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