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吳王容錯率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晏嬰的能力,是母庸置疑的。

只不過,當年晏嬰是被「詐而入吳」,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晏嬰只能舉家遷移到吳國定居。

饒是如此,老邁的晏嬰,並沒有出仕吳國的心思。

因此,慶忌只能將晏嬰束之高閣,給予一個「太保」之位,讓晏嬰可以頤養天年。

這些年來,晏嬰與季札、孫憑一樣,退居二線,卻也不是不問世事。

晏嬰擔任諸公子的先生,傳道受業解惑,同時偶爾到稷下學宮講學,在自己的晚年,收下了不少弟子,也算是開宗立派的一代宗師。

晏嬰,成了諸子百家中,「名家」的開山鼻祖。

何為「名家」?

又稱訟者、辯者、察士、刑名家。

吳國的御史中丞鄧析,屬于法家,兼名家,屬于名家當中的刑名派。

名家「辯者」以嚴謹邏輯思想而聞名。

鄧析、計然、範蠡、文種等人其實都算得上名家,因為他們學術頗雜,都有所涉及。

誠然,晏嬰並沒有為慶忌出謀劃策,治國理政,在文化教育的方面,是不可磨滅的。

所以慶忌依舊是敬重晏嬰,對晏嬰「執師禮」。

「唉!」

慶忌看著兩鬢斑白,臉上的皺紋如車轍一般,垂垂老矣,印堂發黑的晏嬰,忍不住長嘆一聲,說道︰「晏子,人生若奔騰之流水,離開美好之山河而去矣。」

「豈不可惜乎?」

聞言,晏嬰微微一笑,說道︰「大王此言差矣。」

「人生自古誰無死?若吳國之先祖泰伯、周章長生不死,大王或將如升斗小民一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或是有機會為他們奮勇殺敵,為國建功……」

「這天底下,又豈有長生不死之人?」

「老臣,已是耄耋之年的老者,雖死無憾矣。」

晏嬰的心胸,的確是極為豁達的。

他能夠坦然的面對死亡,接受即將到來的一切。

正是有著這樣平和的心胸,或許這就是晏嬰的長壽秘訣?

實際上,也正是如此。

晏嬰生性樂觀,對生死澹然視之。

他說人都是要死的,不論仁者、賢者、貪者、不肖者概莫例外,因此從來不患死、不哀死,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自然規律。

他始終保持樂觀大度的心情,身心健康延年益壽。

晏嬰輔左齊國三公,一直勤懇廉潔從政,清白公正做人,主張「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

他管理國家秉公無私,親友僚屬求他辦事,合法者辦,不合法者拒。

他從不接受禮物,大到賞邑、住房,小到車馬、衣服,都被他辭絕。

不僅如此,晏嬰還時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祿送給親戚朋友和勞苦百姓。

晏嬰生活十分儉樸,吃的是「月兌粟之食」、「苔菜」,可謂「食菲薄」。

簡而言之,就是粗茶澹飯素食當家。

他說到做到,言行一致!

「不以已之是,駁人之非,遜辭以避咎,義也夫。」

慶忌微微頷首道︰「晏子的確隨和大度。晏子,寡人欲擇儲君,不知晏子認為,在寡人的諸公子中,何人可當此大任?」

「……」

晏嬰顯然是沒有意識到,慶忌會問出這種問題。

不過,既然是國君發話,晏嬰豈能避而不談?

「大王是想听真話,還是假話?」

「自然是真話。」

「若是真話,老臣以為,大王當立公子鴻為儲君,善。」

晏嬰緩聲道︰「公子鴻有賢君之風,才德兼備,在朝野上下,廣受好評。」

「老臣已經能為大王預料到,若公子鴻繼位,則勵精圖治,吳國必將迎來大治,萬民受益,國力日強。」

頓了一下,晏嬰又道︰「若是公子恆日後繼承大統,怕是如大王一般,銳意進取,開疆拓土,而枉顧黎民之生死……」

听到這話,慶忌又好氣又好笑的道︰「晏子,你這是在拐彎抹角的教訓寡人嗎?」

「老臣不敢。」

晏嬰還很幽默的朝著慶忌眨了一下眼楮。

實際上,對于慶忌這些年來窮兵黷武的開疆拓土,晏嬰是頗為不滿的。

在吳國生活那麼久,晏嬰已經將這里,當做了自己的第二故鄉。

因為,不論如何,晏氏一族已經在吳國安家落戶,與國同戚。

榮辱與共!

晏嬰又怎能不在乎吳國的興亡榮辱?

這跟晏氏一族的利益是掛鉤的。

「晏子,寡人的看法,與你不謀而合。只是,自古以來,廢嫡立庶,取禍之道也……」

慶忌搖搖頭道︰「公子鴻略賢于公子恆,若日後繼承大位,一定大有作為。」

「不過,寡人以公子鴻為儲君,將公子恆與王後,置于何地?」

難道非要慶忌廢黜王後季,改立如夢,讓公子鴻順理成章的成為嫡長子不可嗎?

這樣的事情,真的能服眾嗎?

「那就看大王是要求穩,或是要求大利。」

晏嬰悠然自在的說道。

實際上,對于吳國的立儲之事,晏嬰並不打算摻和進去。

正所謂搏一搏,單車變摩托。

慶忌要是立公子鴻為儲君,再不濟也能保本保息,不虧。

要是立公子恆為儲君,要麼讓吳國勃興,完成慶忌未竟的事業,要麼就是讓吳國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若寡人要立公子恆為儲君,則當何如?」

慶忌試探性的詢問道。

聞言,晏嬰緩聲道︰「也無不可。」

「對于大王心中的憂慮,老臣或可揣摩出一二……」

「對此,老臣只想告訴大王,吳國現在家大業大,折騰的起。」

「……」

晏嬰不愧是晏嬰,一語中的!

如戰國時期的秦國,自商鞅變法後,有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這六代國君,為秦王嬴政一統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他們就沒有出過差錯嗎?

有!

歷代秦王犯的錯誤一點都不少。

「橫成則秦帝,縱成則楚王」,這句話能念叨到秦滅六國之前。

哪是因為秦楚之君沒犯過錯,更重要的來自于秦楚的地緣特點容錯率更高。

鄢郢之戰,楚國把國都都給丟了,可轉年楚軍反攻就能把秦軍打得落花流水。

安卓隻果均可。

最之戰,龐諼一口氣打穿上黨、河東、河西,一直推到咸陽旁邊,可轉年秦國還是活蹦亂跳。

在你死我活的大爭之世,沒有人會不犯錯,最終的勝利者是靠犯錯還能活下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