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擁與叛(中)

大明對舒爾哈齊的支持遠比原歷史上更給力?當然,但這力不是大明朝廷給的,歸根結底是高務實給的。

高務實此前給舒爾哈齊的支持和拉攏不必再一一提起,此時此刻,也就是曹簠與帳下兩員參將戚金、麻承勛商討軍務的同一時刻,高務實也正好在與人談論對舒爾哈齊的支持問題。

不同于為戰事延誤了午飯的三員將領,高務實剛才是從戶部衙門回尚書高府用膳的。這府邸雖未完工,但由于原狀元第這邊的建築並不打算全拆,他的午膳和午休還是安排在此。

不止是他在這里,劉馨也一直留在這邊,等閑不去白玉樓。用劉馨自己的話說,就是白玉樓別院雖然佔地甚大,但她一想起那邊還有個高務實沒過門的妾侍就覺得尷尬,因為總讓她想起黃芷汀。

不過她留在尚書府也有好處,畢竟是「機要秘書」嘛,離高務實的工作地點近些總不會錯。就好比此時,高務實就在和她討論舒爾哈齊的安排問題。

皇帝的意思已經很明確了,是要讓舒爾哈齊取代努爾哈赤。這事兒並不能說沒法完成,如果高務實願意下定決心,現在殺了努爾哈赤捧舒爾哈齊上位其實也辦得到,只是後續大概率會出一些問題,比如建州內部搞不好會出現內亂,又把大明給牽扯進去之類。

但那都不是主要的,高務實覺得最大的麻煩是努爾哈赤如果真的現在就完蛋了,整個女真內部的實力平衡會變得極其紊亂,且後續發展也難以預料。

在高務實看來,要女真保持穩定只有達成兩種條件才可能。其一是大明對整個女真擁有碾壓式的絕對優勢,打個噴嚏都能讓全女真感冒的那種,這種情況下女真各部就不敢不穩定,因為生死存亡全在大明的一念之間。

其二則是女真內部的實力維持平衡,只要女真內部實力相差仿佛,那麼即便大明沒有強到隨時能踩死螞蟻一樣踩死他們,他們也只能抱緊大明的大腿,不求大明偏袒他們自己,也得求大明不要偏袒他們的對手。

前一種情況當然是高務實所追求的,不過目前顯然還達不到。大明的確可以說不把女真任何一部放在眼里,可是女真的西面就是察哈爾,浪費力量在女真,對察哈爾的壓力顯然就相應地變弱了,這在眼下來說就是典型的本末倒置、輕重不分。

後一種情況才是現階段的客觀現實,即大明雖強,能用在此處的力量卻有限,因此更適合充當一個仲裁者,而不是總親自下場與人過招。在這種局面之下,就要求女真各部的實力比較均衡——雙方實力差不多才會擔心外力介入,要真是一方碾壓另一方,那大明多半也來不及介入,甚至無力介入。

如此一來,高務實對女真目前的局勢就傾向于「要改變,但不要徹底改變」了。具體到努爾哈赤與舒爾哈齊兄弟之間這檔子事上,高務實傾向于讓他倆分家,而不是舒爾哈齊直接取代努爾哈赤。

在原歷史上,舒爾哈齊是有過與努爾哈赤分家的舉動的,這個舉動就是舒爾哈齊重建建州右衛。重建建州右衛也是舒爾哈齊一生活動的最重要的歷史階段,它標志著舒爾哈齊的擁明思想臻于成熟,終于完成了由保守到擁明的思想轉變。

這一事件肇始于萬歷三十五年三月以後,「自是上不遣舒爾哈齊將兵」,舒爾哈齊乃滿腔憂憤,痛感與其兄努爾哈赤已勢難並存,于是「帶領國人到別的村去住,去別的路」,便提到舒爾哈齊的首要日程之上。

頗為契合的是,在此前後,明廷上下也正為「遼事日壞」、「剿投無資」而焦灼不安。

說剿吧,彼時努爾哈赤「精兵業已三萬有奇」,而遼東官兵「名為八萬,今堪戰親兵不滿八千」,這麼看來,顯然此路不通;

說「撫」吧,努爾哈赤自萬歷三十三年後連續二年「不肯進貢」,行「撫」之法,已顯荒唐。唯一可行的,倒是「假以名號,以夷制夷,則我無勞而封疆可無虞也。」

于是,作為熟知女真內部事物的李成梁等人,不可能不把扶持舒爾哈齊、重建建州右衛的方案,作為萬全之計提出實施。萬歷三十六年十二月十六,舒爾哈齊作為明朝建州右衛的首領,受到明廷正式接待的記載,正是這一方案已經實施的明證。

既然舒爾哈齊需要明廷,明廷也需要舒爾哈齊,那麼二者的聯合便是順理成章、一拍即合的事了。

高務實午飯後與劉馨聊到此處,劉馨听他說了這些,簡直相當于上了一堂歷史課。不過她現在受高務實的影響破深,對這些事也漸漸有了興趣,便問高務實道︰「我原先從來沒听說過這些,只知道努爾哈赤統一了建州,你說的這個建州右衛重建,它到底是重建于何時,其所在地又設在何處?」

高務實道︰「這事兒史書上並沒有直接的記載,我也是近來才根據回憶慢慢推導出來的,我發現當時努爾哈赤有三個反常表現,這‘三個反常’為確定建州右衛重建的時間,提供了重要線索和依據。」

劉馨一副洗耳恭听地模樣,調整了一下坐姿,道︰「願聞其詳。」

高務實輕咳一聲,道︰「第一條是萬歷三十六年三月至六月,努爾哈赤對大明的態度前後判若兩人,明實錄萬歷三十六年三月的記載說,努爾哈赤‘日漸驕橫’,‘不肯進貢’已達兩年,似準備與明廷作最後決裂。

然而奇怪的是,三個月之後,即萬歷三十六年六月,努爾哈赤竟一反前態,突然表示‘不念萬歷帝舊惡,希望重新修好’的事來,並與大明邊臣訂立了‘不許偷越皇帝任何地方的邊境’的盟誓,態度可謂‘誠懇’。」

劉馨問道︰「努爾哈赤搞出這種前倨後恭的表演,我看肯定是有原因的吧?難道是因為當時朝廷帶給他的壓力增大了嗎?」

「非也。」高務實搖了搖頭,道︰「此時努爾哈赤表面上的處境,恐怕是其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好時期。在其東方,昔日的勁敵烏拉部經萬歷三十五年三月烏褐廉之戰已大傷元氣,自此乃退守吉林方面,不敢西窺,因此其東方大為開拓。

在其北方,哈達、輝發先後為其所滅,其前鋒已逼開原近郊,直抵葉赫本部;在其西南,明軍從寬甸六堡的後撤,力量的對比已發生根本轉折,從此明軍對其大本營的威脅完全解除。

至此,大明在東北的整個防御體系,已被努爾哈赤全盤打亂,處在只有招架之功並無還手之力的被動境地。與此相反,努爾哈赤卻正是宏圖始展,躊躇滿志之時。

因此我以為,並不存在外界壓力突然增強的可能,結論只能從其內部去找——那就是舒爾哈齊的出走,這才是促使努爾哈赤態度轉變的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劉馨反問道,語氣中明顯加重了「根本」二字。

高務實不為所動,點頭坦然道︰「我之前就說過,彼時舒爾哈齊在建州女真中具有僅次于努爾哈赤的政治軍事地位,所以舒爾哈齊的出走給予努爾哈赤的打擊無異于後院起火。如果不迅速撲滅而任其蔓延,那麼他多年苦心經營的事業,將極有可能會付之一炬,半生奮斗也前功盡棄。」

「所以呢?」

「所以對努爾哈赤來說,當務之急莫過于迅速調整與大明的關系。于是,他繼‘六月盟誓’之後,六至九月又積極交涉來京朝貢事宜,十二月便親赴燕京補貢。」

「他是回心轉意,還是拖延時間?」

「自然是拖延時間。」高務實道︰「努爾哈赤這一連串的行動,意在表示‘學好’和‘忠順’,借此牽制大明朝廷,以便全力克服這場危機,這就是努爾哈赤前倨後恭的全部奧秘。」

「嗯,第二個反常是什麼?」

「第二條是,努爾哈赤在對大明朝廷表示溫和態度的同時,還于萬歷三十六年九月,對其夙敵烏拉部貝勒布佔泰也投以親善之情,‘以親女妻之,遣大臣以禮往送’。」

劉馨笑道︰「看來努爾哈赤也挺喜歡用和親這個老辦法的嘛。」

「辦法只要好用就行,老不老並不重要。」高務實道︰「這個舉動的目的很明顯,努爾哈赤與烏拉和親的目的在于防止舒爾哈齊與烏拉的聯合。當時倘若舒爾哈齊、烏拉、明廷這三方聯合之勢全面達成,那麼努爾哈赤的野心就只好化為烏有,因此他不惜作出以親女為代價的慷慨犧牲。」

「最後一點呢?」劉馨問道。

「最後一條是,歷年以來努爾哈赤‘東征西討,歲無虛日’。但是自萬歷三十六年四月起,至萬歷三十七年十一月止,在長達十九個月的時間內,努爾哈赤在軍事上竟然完全偃旗息鼓,沒有一次軍事行動的記載,此不可謂不反常吧?」

「是不太像努爾哈赤的為人做派,那麼接下去呢?」

高務實道︰「我覺得這一系列的反常現象,正是舒爾哈齊出走事件已經發生的有力佐證。據此可以推知,舒爾哈齊重建建州右衛,當在萬歷三十六年四五月之交。」

「等一下,前面說的幾個時間我沒記清楚,你這里怎麼就推算出是在那一年的四五月之交了?」

高務實笑了笑,道︰「我自然有我的理由,具體一些的理由有幾個,一是努爾哈赤對大明的態度前倨後恭的轉折點為‘六月盟誓’,故舒爾哈齊出走事件只能發生在六月以前;

二是萬歷三十六年三月以前,努爾哈赤還堅持‘不肯朝貢’,並說‘搶了罷’等語。可見‘事件’只能出現在三月以後。這就說明,舒爾哈齊出走時間只能在三月以後六月以前;

另外第三點理由,就是從生活和生產方面考慮,四、五月之交也較為適宜。所以我判斷舒爾哈齊出走的時間應該定在萬歷三十六年四五月之交,重建建州右衛亦當在此時。」

「那他去了哪里重建建州右衛?」劉馨問道。

高務實道︰「有關舒爾哈齊出走的地點,《清太宗實錄》和《清史稿》略有涉及。《清太宗文皇帝實錄》卷七阿敏罪狀里有一些記載︰‘阿敏嗽其父,欲離太祖,移居黑扯木,令人伐木,備造房屋。太祖聞之,以檀自移住坐罪。’

《清史稿》列傳二顯祖諸子傳莊親王舒爾哈齊之條則記載︰‘自是上不遣舒爾哈齊將兵,舒爾哈齊居恆郁郁,語其第一子阿爾通河、第三子札薩克圖日‘吾豈以衣食受羈于人哉’,移住黑扯木。上怒誅其二子,舒爾哈齊乃復還,歲辛亥薨。

這兩段記載,明確說明三點︰一是舒爾哈齊確曾出走;二是移居的地點是黑扯木;三是舒爾哈齊因此獲罪,並死于辛亥年。」

劉馨皺眉道︰「這個黑扯木在哪?」

高務實稍稍停頓,答道︰「從大的範圍看,黑扯木當是漢族的傳統聚居區。」

劉馨一愣︰「他把建州右衛建到大明邊牆里?」

高務實點頭道︰「雖然好像很奇怪,但恐怕真是這樣。《滿文老檔》里有如下記載,那一天所下達給赫徹穆、英額的文書說︰‘汗說,駐在赫徹穆、英額的兵,恐怕你們被村的尼堪漢人毆打,不管白天黑夜要很好的警戒,不要和村的尼堪在一起。’

此文書是天命九年正月下達的,這就是說直到此時,赫徹穆黑扯木的漢人仍居多數。黑扯木為漢族傳統聚居區似無疑問。

至于第二,從萬歷三十六年十二月海西、建州各衛進京朝貢的情況判斷,舒爾哈齊沒有經過邊關,而是直接由其居住地點進京的,從而說明黑扯木就在大明邊關以內。

不知你是否知道,萬歷三十六年圍繞建州、海西女真進京朝貢,一開始就發生了爭執。當‘建夷奴兒哈赤入貢詔詰明許入時,禮部侍郎楊道賓以建酋漸橫,冒貢可疑,疏言……除撫順關所進奴兒哈赤等,瓦勒等二起原自建州,听其到京補貢外,其廣順關所進海西夷酋,向有南北二關,要見看只木等一百十一名,莊台等一百一十名,果系何種夷種……’

這就說明,努爾哈赤、瓦勒等兩起是從撫順關而入莊台、看只木等兩起是從廣順關進入的。而明實錄里又記載,前者進京賜宴賞的記載為萬歷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後者為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舒爾哈齊由何關進入,並無記載,而進京得宴賞的時間為同年十二月十六日,比上述兩批早五、六天的時間。

從時間上推算,如果舒爾哈齊從上述任何一個邊關進入,他就必須至少提前五、六天的時間入關,他入京的交涉也應在前。這樣,關于朝貢的爭執理應涉及他。而事實上從撫順、廣順兩關入關進貢的均只有兩起的記載,這從明廷的宴賞記載亦得到映證。

因此舒爾哈齊不可能從邊關進入,而只能由其居住地入京,在時間上才有提前的可能,這就大致推知黑扯木在大明邊關以內。

而第三,《清太宗文皇帝實錄》卷七阿敏罪狀之六,對于黑扯木的確切位置提供了唯一一個重要線索。其中說︰‘太祖時,守邊駐防,原有定界。後因邊內地痔,糧不足用,遂展邊開墾。移兩黃旗于鐵嶺,兩白旗于安平,兩紅旗于石城,其阿敏所管兩藍旗,分住張義站、靖遠堡,因地土痔薄,與以大城之地,彼乃越所分地界,擅過別本為偏向黑扯木開墾。……若此舉動,殆欲乘間移居黑扯木,以遂其異別本為素志,其罪六也。」

這里所說的黑扯木與舒爾哈齊移居的黑扯木,無疑是同一地點,所以弄清「黑扯木」的關鍵,必須首先確定大城的位置。

乾隆元年本《盛京通志》卷十五,鐵嶺縣城池條,載有‘昂邦城,一名昂邦合屯。按清字昂邦合屯即大城也。在城東南八十三里,周圍一里,南北二門,此城系奉天將軍轄’。這里清楚說明大城在鐵嶺縣城東南八十三里。

參照上述各旗墾區所在地,當時給予阿敏的墾地大城,無疑即是鐵嶺東南八十三里的大城。再參照‘與以大城之地,彼乃越所分地界,偏向黑扯木開墾,殆欲乘間移住黑扯木,以遂其素志’的記載,黑扯木當在大城附近的鐵嶺地區。

此外,從當時明廷的戰略意圖亦可得到佐證。建州右衛設在鐵嶺東南,既可填補哈達、輝發滅亡後的力量真空,又可東接烏拉,北援葉赫。備御努爾哈赤之侵,一舉而恢復昔日海西四部為大明藩籬之功能。此方案乃至善之策,何樂而不為呢?」

劉馨听得愕然已對,模了模臉龐,道︰「你以前沒去學地理真是浪費人才了。」——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曹面子」、「胖得飛不動」的月票支持,謝謝!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