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發展策略

這次定向增發,未央科技並沒有斤斤計較,中芯國際被整體估值四十五億美元。

雖然,這個市值是幾個月來,微銀不斷收購中芯國際的股票,給頂上來的,但林睿認了。

本次中芯國際向星空科技集團定向發行了25%的股份,融資十五億美元。

增發前中芯國際估值四十五億美元,增發後,隨著十五億美元注入,中芯國際的市值達到六十億美元。

同時,由于增發了四分之一的股份,原先的各大股東,所持有的股份都要縮水四分之一。

原先的第一大股東大唐電信,持有中芯國際19%的股份,稀釋14後,剩下14.25%。

原先的第二大股東,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持股11.6%,稀釋14後,剩余8.7%。

而微銀國際投資公司,通過公開市場吸納的中芯國際24%的股權,經過這輪定向增發,也稀釋了14,剩下18%。

原有的18%,加上定向增發的25%,如今星空科技集團,總共持有中芯國際43%的股權,可謂是絕對的第一大股東。

持股額,比前五大股東里的另外四家加一塊還要多。

通過這輪定向增發,林睿一定意義上已經獲得了中芯國際的部分控制權。

甚至,他可以直接提名,更換現在的董事長,重組董事會。

但是,當進一步了解到中芯國際的資料後,發現這個擔子可不好扛,還是別給自己找麻煩了。

自從05年陷入和台積電的官司,中芯國際的狀況就很糟糕。

這方面,其實也難免!

先不說,台積電的兩次打壓,搞的中芯國際元氣大傷。

接下來,由于拿不到ASML的高端光刻機,中芯國際一直只能接中低端的代工訂單。又瘋狂被台積電針對,好不容易縮小的差距,被甩開一大截。

資金和技術的打擊不說,張汝京的辭職,又讓中芯國際又陷入了管理和權利的混亂中。

本以為大唐電信進入,可以遏制外部股東,減少盈利需求,一心發展。

但,大唐也有自己的利益,想要利用中芯為自己服務代工芯片,這一下使得中芯國際里面,追隨張汝京的那些台灣、外國技術人員不滿,萌生退意。

中芯國際的董事長江上舟利用自己關系,找來了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抗衡,投資了中芯2.5億美元,獲得11.6%的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

大唐反過來又加注,將佔股比例提高到19%,牢牢把持第一大股東的位置。

好在有江上舟坐鎮把持,還算能夠遏制住。

但是,隨著國企紛紛入駐,中芯國際的性質已經變了。

與以前張汝京掌舵,中芯國際利用全球資本不同。如今,中芯的第一、第二股東,都是國企,這對于非常依賴外國技術和設備的中芯國際,影響極為不利。

中芯國際若是外資企業,或者是合資企業,處境都不會這麼差。

越是國企入駐,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越會限制中芯國際的發展。

從這方面看,即便中國的民間資本,私企入駐中芯國際,也比國企入駐中芯國際,面對的形勢好的多。

但是,面對中芯國際這個無底洞,而且技術上已經淪落到世界二流,哪家民企肯入場。

投的少了,根本濺不起水花,想要推動中芯國際的發展,最起碼要百億規模,而且這僅僅只是開始。

先不說中國有多少家民企有這個實力,誰家錢多燒的慌,把自己的身家砸進這個無底洞。

說不定哪天被國外制裁,就玩完了。

這種情況下,雖然民資接手,更有利于中芯國際的發展,但根本沒有哪家民企有這個實力和膽魄。

只能國企接盤。

但國企接手後,西方對中芯國際的技術和設備限制會更大,發展環境會更惡劣,這仿佛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從這方面看,星空科技集團入場,是各方面都願意看到的。

一是星空科技實力強悍;二是有林睿這個比較傳奇性的掌舵人;三是由私企主導的中芯國際,比有國企主導的中芯國際,發展更靈活,外部的環境和限制也會更少一點。

……

雖然,有星空科技集團主導的中芯國際,比國企主導的中芯國際,受到的外界限制會更少。

但是,想發展仍然困難重重,林睿首先要面對的,就是中芯國際的內部斗爭,以及給中芯國際物色合適的掌舵人。

這幾年,隨著張汝京離職,江上舟突然因病去世,中芯國際更加混亂。

張汝京留下的負責人王寧國,則陷入無人支持的地步。

大唐電信力挺自己人楊士寧,通過股權操控,導致王寧國落選執行董事,從此中芯國際開始了混亂的內部斗爭,人才流失率大幅上升。

其實王寧國和楊士寧,都是技術方面的頂級人才。

王寧國出生在內地,成長在彎彎,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材料科學及工程系博士學位,曾服務于勞倫斯放射實驗室、貝爾實驗室、美國應用材料公司。

隨後追隨張汝京來大陸任上海華虹集團CEO,擁有百余項專利,被譽為「應用材料專利之王」。

大唐電信力挺自己人楊士寧,美國倫斯勒理工學院物理學專業碩士、材料工程學專業博士,服務過美國英特爾、新加坡特許半導體原首席執行官、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

兩人都是技術方面的行業大牛。

幸好,在生命的最後一周,江上舟仍然為中芯國際接班人在董事之間斡旋協調。在病床上通過電話會議主持了公司董事會,確保華虹集團董事長、中投公司香港董事長,入選中芯國際董事會。

江上舟隨後請來了邱慈雲當CEO。

邱慈雲也是技術大牛,但,中芯國際在他的手中並沒有發展壯大。

倒是在他的管理下,中芯各方面勢力維持了平衡,內部的斗爭終于消停了一些。

一直到現在,在中芯國際存在感越來越弱,不知何時才能再次崛起。

這時候,星空科技集團突然入場。

他的入場,不但帶來了大批資金,更是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第一大股東。

雖然沒有達到控股地位,但如今的持股額,已經遠遠把其他股東甩在後面了。

中芯國際因為股權復雜,領導權和控制權紛爭導致的混亂,到今天終于可以消停了。

一家佔有絕對優勢的大股東終于入場了。

外界震驚于星空科技集團入主中芯國際的同時,也對接下來的發展開始期待。

作為中芯國際毫無爭議的第一大股東,林睿將會為中芯國際,這家沒落的國內芯片產業龍頭,帶來怎樣的改變?

在外界一片議論紛紛的時候,林睿卻過得頗為安靜。說實話,他並沒有把太多精力用在中芯國際身上。

現在的國際形勢,和美國的限制。中芯國際的發展環境很惡劣,這是不可抗力,他也沒辦法。

浪費再多精力,也是白搭。

他可不會覺得自己無所不能,自找沒趣。

不過,要說完全不操心中芯國際的事情,那也不可能。畢竟這麼多錢砸出去了,不能打水漂。

這次星空科技投資中芯國際的15億美元,仍然是和工行建行合作,星空科技出資5億美元,另外10億美元有兩家銀行提供的融資貸款。

再加上前期在股市上吸納的中芯國際股票,拿下中芯國際43%的股權,成本不可謂不高。

真要打水漂了,可就太慘了!

如何協助中芯國際發展的更好,這是一個難題,林睿現在也有了一點想法。

芯片產業,人才很重要,特別是那種能改變行業格局的技術牛人。

比如,被三星挖走,讓三星半導體體直追台積電的牛人梁孟松。

梁孟松在半導體行業深耕幾十年,取得了四百多項發明專利;大半生都執著于技術突破,數次為摩爾定律續命。

他曾經是台積電保持「制程領先」的元老功臣,也是支撐起三星代工之夢的技術巨擘。

他的跳槽,不但改變了三星半導體的發展軌跡,也改寫著行業的競爭格局。

2009年2月,在張忠謀極力挽留下,梁孟松還是離開了工作了17年的台積電。

由于他的離開,台積電28納米制程的量產遲遲無法實現,從2010年拖到了2011年,比計劃晚了一年多。

它的去向,自然不難猜。

當時三星被卡在了制程向下的過程中,技術上遲遲無法突破,研發陷入停擺,遠不是台積電的對手。

為了獲得梁孟松這個奇才,三星早在幾年前對梁孟松就有了接觸。

因為梁孟松的老婆是韓國人,三星就專門派私人飛機去台灣接梁孟松一家到韓國探親,度假,游玩,並且全程高級轎車,頂級酒店一切包辦,給予了極高的禮遇。

梁孟松正式入職後,三星不僅開出了台積電3倍的年薪,還提供一切資源,讓梁孟松繼續自己的研究,放開手腳大干一場。

梁孟松也不負眾望,一上來就叫停了28nm制程研發,直接由28nm跨越到14nm制程,要一次完成三代四級的制程工藝迭代。

雖然,這在三星看來有點瘋狂,但背水一戰也別無選擇,只能「賭命」似的全力支持。

功夫不負有心人,三星終于彎道超車,在技術上和台積電並駕齊驅,從台積電手里搶走了隻果和高通驍龍的大量訂單,獲得了巨大的商業收益。

面對三星半導體的崛起,台積電曾用對付中芯國際的辦法,對付三星。

在美國法院和美國貿易協會,起訴三星侵犯台積電的專利權。

可惜,三星後邊是美國爸爸,並不鳥台積電,不但梁孟松過去了,隨後還有一大批頂尖人才同樣被挖了過去。

官司打到最後,台積電並沒有像和中芯國際打官司那樣受到優待,一直沒有分出勝負。

沒辦法,彎彎只是美國的看門狗,論重要性,比不上韓國這個僕人。

再說,三星李家只是明面上的掌門人,掌握三星不到百分之十的股權,自從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後,三星多半股權都在美國資本手里。

這也是三星這麼多年來,在全球突飛猛進,發展這麼順利的原因。

不然,一家純韓資企業,即便給美國當小弟,也不會發展這麼順利。

……

不過,林睿不知道的事,隨著中國的復蘇,為了節制中國,台灣在美國心中的份量也在加強。

未來,2015年,梁孟松還是經受不住壓力,從三星離職了。

他離職之後,剛剛在技術上趕上台積電的三星,漸漸又開始落後了,隨後再次被台積電全面超越。

直至2017年,梁孟松受邀加盟中芯國際。

上任時,國際上的先進量產制程已經到了10nm,中芯的技術還停留在28納米,這已經是人家幾年前就玩剩下的東西了。

即便如此,中芯在制程工藝上面還面臨著兩個最重要的問題,一是28nm制程良品率一直不穩定,二是在28nm制程向下發展的過程中無法突破,舉步維艱。

梁孟松率領團隊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將中芯國際28nm制程良品率從60%提升至85%以上。

但和同行相比,中芯在28nm領域並沒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此時,梁孟松再一次選擇了「跳代」的技術路線,建議跳過中間代次,直接發展14nm。但相比于三星,中芯的技術積累要差得多,一步到位量產14nm制程,所面臨的難度也是之前三星的幾倍。

但是,梁孟松信心十足,力排眾議,向董事會保證對14nm制程的改良能如期完成。

2019年6月,中芯14nm制程正式量產,良品率從3%巨幅提升至95%以上。同時推進的12nm制程也進入了客戶導入階段。

一年後,28nm、14nm、12nm,及N+1等技術均已進入規模量產,7nm技術的開發也已經完成,預計2022年就可以進入風險量產。

5納米和3納米的最關鍵和最艱巨的8大項技術,也已經有序展開。

如果說,中芯在沒有梁孟松之前,是一步一步走的話。有了梁孟松之後,等于直接開始了百米沖刺,三年走完了台積電十年的路。

……

這些,林睿如今並不知道,但從三星半導體技術發展的脈絡來看,梁孟松的加入顯然起到了主要作用,甚至主導了三星半導體的發展。

這樣的一位人物,顯然非常適合此時的中芯國際,用來開疆擴土,大步追趕。

三星挖人時,開出了台積電的三倍年薪。

別的不說,林睿就不缺錢。

只要肯來,給他開出三星的三倍年薪,或者更高,也不是什麼大事。

據林睿了解,梁孟松的年薪也並沒有多麼夸張,在台積電任職時,換算成人民幣,年薪1000萬左右。

被挖到三星,漲了三倍,年薪也只有3000萬人民幣左右。

就算年薪開到一億,只要肯來,又算得了什麼。

據林睿所知,目前台積電的總裁魏哲家的薪酬,是8000多萬人民幣。

只要能把人挖來,2億的年薪他也敢開。

隨後,林睿的意思被傳達出去。

這成了星空科技集團晉升中芯國際第一大股東的第一個動作,梁孟松確實也是公認的行業牛人,大家還是很給面子的,這件事被迅速地執行下去。

同時,林睿也通過未央科技和星空科技的網絡,一起向梁孟松發出邀請,只希望這次挖人計劃能順利達成。

不但如此,隨著三年時間過去,張汝京的競業協議到期。

林睿打算邀請他再次加盟中芯國際,這個他一手創辦、發展的企業。

未來,張汝京作為中芯國際董事長,梁孟松作為執行董事兼CEO,兩位芯片行業的大佬共同推進中芯國際的發展。

只要能把這兩位請來,共同執掌中芯國際,那麼中芯國際的未來,將大有可為。

絕對比他這個外行瞎指揮差不多了。

只是,張汝京還好說點,想把梁孟松挖過來,顯然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這件事還需要從長計議,好好規劃一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